东柳模式,让农民越干越起劲
本报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吕志海 杜佳会

  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位于赤壁市西北,背靠长江,曾是出了名的“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

  如今,通过探索发展“东柳模式”,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9000元跃升到超2.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东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村”“药材村”“示范村”。

  何为“东柳模式”?东柳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以村集体创办的创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以市场经营主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合作社专业化管理、农户入股合作参与的发展模式。

  高度集约土地——

  破解村民“不愿种地”问题

  东柳村大力实施小田并大田、确权不确地改革,全村5050亩耕地,完成土地流转4800亩,用来种植高品质的有机水稻、蔬菜、瓜果等,特色种植产值达2170万元。规模经营既提高土地收益,又降低种地成本。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70%以上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该村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修缮沟渠、电力、道路等设施,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减轻种地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投资新建了2000㎡的智能温棚,培育甜玉米、西瓜和西兰花等秧苗;投资新建了1500m3的冷库,保鲜瓜果蔬菜,实现错峰销售。

  高额收益分配——

  打消村民“种地不赚钱”顾虑

  合理分配股金。家有60岁以下的男劳力可以入股,每股股金3.5万元,最多不超过2股,可以1000元/亩地折资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近三年每股年底可拿分红1.5至2万元,村民入股热情高涨。脱贫户可享受2000元每股的入股优惠,年底能分红2000元。

  提高土地租金。该村结合农作物类型和合作社收益,尽可能提高土地流转租金让利于民。比如,种西瓜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西瓜地一年的流转金为1000元/亩。目前,该村土地每年流转金为800至1000元/亩,明显高于周边。

  增加务工薪金。土地流转后,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就近务工,工资根据工种计算,男工15至18元/小时,女工13至15元/小时,农忙时月工资可达3500元,按照平均每人三个月农田酬工周期,村民务工可增收10500元。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吸纳当地和周边村务工人员1万余人次。

  高效经营管理——

  满足村民“务农务工兼顾”需求

  管理“市场化”。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将管理人员分成五个小组,负责集中采购生产物料、安排农事、管理农工及农产品出厂包装、运输、销售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并注册“东柳”“创先”两个绿色产品商标,加强品牌建设。

  生产“社会化”。借助土地规模经营优势,在部分环节购买田间管理社会化服务。如喷洒农药期间,请农业专业服务公司根据面积及用量科学配比农药,使用无人机喷洒。对比传统手工,不仅保证了田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更降低了生产成本20%以上。

  农民“职业化”。合作社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发布田间管理劳务需求,农民可灵活选择时间段到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其余时间则可以错峰外出务工。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强民富干劲足。如今,东柳村看不到一处闲田,村民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合作社又到周边村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