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红色研学线路入选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
本报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彭禹希

  5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中华文明研学旅游联盟、中国文化遗产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终评会在郑州召开。

  经文物、博物馆、旅游、教育等领域的11位专家评议和实名投票,产生了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三十个优秀案例,十佳线路和十个优秀线路,以及优秀组织单位。

  其中,咸宁市博物馆申报的“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入选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依托各级各类文博单位,包括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旧址及其他文博单位所保护管理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研学主题案例和研学主题线路推介,努力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路,促进文化遗产研学高质量发展。

  早在2023年5月,市博物馆就联合香城都市报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研学有奖征文活动,30名小记者走进通城县秋收暴动纪念馆、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黄菊妈墓、通城县博物馆和咸安何功伟故居等地,通过参观展馆,聆听着历史的回声,瞻仰历史珍迹,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研学之旅结束后,市博物馆以“追寻红色足迹——我身边的革命精神”为主题,针对研学学员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小记者们在书写、探寻红色记忆感悟的过程中,铭记英烈事迹,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咸宁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自大革命开始便是中国革命的热点地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彭德怀、罗荣桓、陈寿昌等革命前辈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走出了以钱亦石、钱瑛、何功伟等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家,单是记录在册的烈士就有8631名。咸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现存6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让研学活动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市博物馆联合咸宁博物馆联盟精选点位设计红色研学线路,于研学中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研学路线的设计,运用党史这一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集地理、历史、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线路以“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以咸宁近代红色英雄人物为主线,依托咸宁红色文化史迹,以集体游学的方式,参观革命史迹、瞻仰历史珍迹、缅怀革命先烈、书写历史感悟、开展有奖征文等活动,注重空间资源的整合及活动的考核,整合“游、学、研、思、行”5个环节,促进青少年对革命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做到在游中学,学中研,研后思,思后行。

  研学线路串联秋收暴动纪念馆、黄袍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黄菊妈墓、通城县博物馆、何功伟故居(何功伟纪念碑)等6个场馆,开设《鄂南秋收暴动》《黄袍山苏区的“红河”精神》《童心向党》《缅怀英雄母亲》《博物馆里的红色文化》《青年楷模——何功伟》等6节现场教学课程,集历史、政治、地理及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探寻红色记忆,铭记英烈事迹,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