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柯希均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重要策略。2023年5月,在咸宁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咸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衔接贯通的战略性举措。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咸宁、面向市场,坚持“把学校建在市场上,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产教融合理念,与产业园区、紧密合作企业共同探索联合体内多方价值主张相配套的合作机制,以“政校园行企”联合体形式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的“咸宁方案”,对推动咸宁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产业升级提速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学研结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模式,为市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联合体内部的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孤岛,而是与产业界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精准的人才培养。一方面,产业升级提速体现在联合体推动职业院校研发新技术,改进和优化现有技术,并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提速体现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上。2023年咸宁市域产教联合体设立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签约“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科创企业94家,在咸新增制造基地14家,如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去哪儿网”华中总部基地、杭州赛凡科技公司成功落户咸宁,营业额均超30亿元,实现了数字经济的重大跨越。

  二、人才储备增强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联合体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企业还能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自身发展需求来定制人才。联合体还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如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来。2023年,市域产教联合体健全“本地生源、本地培养、本地就业”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本地中高职院校有针对性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全年共为企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8万余人,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继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新招录学员223名,实现所有行政村“一村多”学员从一村一名到一村多名的动态全覆盖。全年引进2.2万余名大学生人才来咸实习就业,其中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674名,建成8家市级驻外人才工作站、25家县级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推动9个人才项目落户咸宁发展。“一个高端人才就是一个项目、一个产业、一方市场”,强大的人才储备为咸宁市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科研成果转化通畅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拓展其应用路径。世界上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区域发展,如硅谷、中关村科技园等,均高度依赖于周边知名高校的优质科研成果支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研的主力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些成果往往因为缺乏市场渠道和资金支持而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很多的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从而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联合体通过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一方面,联合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等手段,促使科研成果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联合体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2023年咸宁市域联合体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开发)120项,发布成果及技术需求50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20项,完成湖北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总额220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产业化推进方式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双创氛围浓厚

  创新与创业,既是科研与产业的突破路径,亦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为区域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这一氛围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联合体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政策扶持、资源共享等措施所促成的。联合体充分利用其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联合体成员单位纷纷响应支持,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和风险,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身其中。资源共享机制则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让创新创业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从而加速创新创业的进程。2023年咸宁市域产教联合体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新增科技创业企业145家。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为区域营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新创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五、经济效益提升

  在经济转型时期,效益是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对区域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经济效益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产学研深度融合所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效率提高。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下,产学研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首先,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三者的深度融合使得各方能够共享资源、互通有无,从而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其次,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则能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研发方向,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再次,联合体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引导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合作与互动,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服务能力强化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更强化了其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并非单纯的服务范围扩大,而是基于产教联合体平台的产学研潜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其提供的服务更具专业性和实效性。联合体通过发挥平台作用,提供技术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直接回应社会的急迫需求。技术咨询方面,联合体依托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实力,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市场竞争力,如此既提升了产教联合体的社会影响力,亦加深了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职业培训方面,联合体利用其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培训课程,提升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为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强化了联合体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优质职业人才与服务资源。

  市域产教联合体还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通过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联合体内相关单位帮助解决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如智能家居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等,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教育推广方面,联合体定期组织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与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科学实验室建设等,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上,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以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为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增强了人才储备,还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进而提升了经济效益并强化了社会服务能力。展望未来,市域产教联合体将推动市域产业和职业教育互补互融、共生共长,为加快推动咸宁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