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华师元一赤壁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遵循“素养为本、整体育人”的理念,着力构建“123456三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建立一个中心,给心灵一个港湾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学部校长、特聘专家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生发展中心,占地面积1200㎡,按照“中心主导、学部主体、班级主动”的三级管理模式从发展、预防、辅导和转介四个层面做好学校心理教育顶层设计,打破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局限,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台账、心理预约平台、心理信箱、心理专栏和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抓好两支队伍,给心灵一份温暖
构建心理教师团队。学校目前有心理专家2人、专职心理教师3人,所有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均为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坚持单周三开展心理专题教研活动,双周三开展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成长专题学习,每月开展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线上线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让专职教师更专业,让兼职教师有视野,让全体班主任有理念。
培育班级心育委员队伍。学校每班配置2名(男生女生各1人)心育委员,建立心育委员“周报工作制”,定期召开工作和培训会议,让心育委员成为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工作的助手,是校园心理安全防范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三个融合,给心灵一份依靠
推进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学校以五礼(开笔礼、成长礼、青春礼、成人礼、毕业典礼)五节(教学节、科技节、心理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开发《立德·润心·筑梦》《悦纳自我 向阳而生》《以我所爱 给你温暖》等校本课程,同心同德培育新人。
推进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学生心理健康为突破口促进五育并举;在常态化的学科教学中抓预防,促发展,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新生态。
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学校的“五礼”(六岁开笔礼、十岁成长礼、十四岁青春礼、十八岁成人礼、毕业典礼)教育贯穿三个学段,家长是参与者、体验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校还成立家长学校、班级家委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深入社区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
构建“四位一体”,给心灵一道防线
为了有序实施学生心理安全防范、避免危机事件发生,学校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着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筛查监测、心理辅导与干预、预警转介“四位一体”的心理安全防范工作体系,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对特别关爱学生实施定向跟踪、动态管理;举行“学生心理安全防范和危机应对”全员培训和专题工作会议,明确校长责任制,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拧紧校园安全“责任阀”。
落实五项举措,给心灵一片晴天
心理辅导工作常态化开展。学生发展中心通过发放心理访谈邀请函主动邀约、学生主动到现场预约、班主任电话预约、心理信箱书面预约的方式建立心理辅导预约制。
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全覆盖。按照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通知》要求,学校两周一节心理课、进课表、全覆盖,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好心理课。
建立心理培训联动机制。学生发展中心与学部联动,开展班主任系列培训、举办学生心理讲座、开展心育委员专题培训;学工部通过“专家引领、主题培训和暖心故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具有“温暖、亲和、专业”的学工老师队伍,实现了学生发展中心与学工部的联动。
“心理教育月”活动系列化。学校将5·25所在的周定为“心理教育节”开展周,举行“穿越·超越·卓越——大型学生心理团体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以阳光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将5·25所在的5月确定为“心理教育月”,组织开展“六心”系列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心向未来、向阳而生。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2023年9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授予该校“心理教育研究基地”称号,通过心理研究基地的建设,聚合资源,探索“心理小课题”研究,小题深做,小题精做,推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
六级安全网,让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安全“事大于天、责重于山”。学校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学校心理发展中心为专业核心,依托学部建立自上至下、分工合作的“六级心理安全网”: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心育委员+学工老师+家长;“六级”各负其责,协同一体,确保学校心理工作有序进行,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学校时刻牢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使命,坚定有力,温暖有情,智慧有方,携手托起校园心理安全的底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