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杨芳林乡“3步6到”纠纷化解法见实效
本报记者 汪俊东 通讯员 阮书渊

  “现在村里矛盾纠纷化解快、准、好!大家很满意。” 5月30日,通山县杨芳林乡杨芳林村村民谢承义对记者说,“今年4月杨芳林村民朱某家的牛羊吃了同村阮某的庄稼,引发纠纷。该村治调解委员会得知此事后,迅速派人上门了解情况,摸清事实,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经当事人双方共同协商后当天就达成赔偿协定。”避免纠纷进一步扩大,维护村湾和谐稳定。

  近年来,杨芳林乡坚持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该乡自推行“三步走,六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以来,社会治理成绩斐然。2023年,乡、村两级已成功化解农村土地、山林、侵权等纠纷170余起,化解成功率达98%以上,成功化解了2起山林纠纷,涉及金额100余万元。

  现将该乡“三步走,六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推荐给大家。

  打牢基础走稳第一步

  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村风民风,提高村民素质,打牢群众基础是走稳矛盾化解工作迈出的第一步,杨芳林乡从“两到位”走稳第一步。

  普法工作做到位。群众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能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杨芳林乡培训治调主任、村辅警作为“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宣传员”,组建普法队伍40人,定期给各村社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做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积极开展“法治进农村”“法治进校园”活动,邀请律师到各村社区开展“法治屋场会”,为群众普及生活常用的法律法规,讲解常见的法律情景,收集并解答村民们遇到的法律问题;到中小学召开法治讲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法律要心存“敬畏”。2023年杨芳林乡开展法治讲座8场,普法人次达3000人次,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用法能力,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平安建设做到位。平安建设是一项组织全民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性创建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杨芳林乡严格按照平安建设工作要求,九村一社区全覆盖开展“平安家庭评比”活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等,使平安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群众共同参与构建平安社会。

  念好三字经走实第二步

  杨芳林乡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听”“疏”“调”三字法积极排查化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

  诉求“听”到位。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充分听取多方事实,了解矛盾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和双方的诉求,厘清是非曲直,切准矛盾的根源和争议焦点,进行分析研判,以便对症下药。

  情绪“疏”到位。往往各类矛盾纠纷僵持不下的原因是双方当事人的“气”没捋顺,杨芳林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擅长以疏导情绪为切入点,组织乡贤、“五老”、“示范户”等模范人物参与调解,讲情理,用村情村义连接感情,以情感人,疏导双方对立情绪,消除隔阂,让双方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协商,修复双方关系。

  矛盾“调”到位。杨芳林乡综治中心整合综治、信访、扫黑除恶、群防群治矛盾纠纷调解等职能,联合民政、城建、国土、林业、公安、司法等单位负责全乡的维稳工作,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制度,统筹多方力量,凝聚调解合力,不同类型纠纷不同部门介入,发挥职能力量化解纠纷,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注重化心结走远第三步

  心结“解”到位。建立回访机制,对排查化解的各类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矛盾的类型、复杂程度等情况进行分类管控,评定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矛盾要每月回访,半年内无纠纷隐患发生可降为中风险矛盾;对中风险矛盾要每季度回访,半年内无纠纷隐患发生可降为低风险矛盾;对低风险矛盾每半年回访,期间无隐患则不再纳入管控。回访期间,调解员持续宣传“和”与“让”理念,消除心墙,实现事心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