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全家共享 医保家庭共济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朱敏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指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共济保障,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有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一项新政策。

  2023年1月1日起,这项政策在咸宁落地。近日,记者采访发现,该政策运行一年多,我市参保职工享受到了更多利民、惠民的医保福利。

  “现在小病小痛在社区门诊看病花费更少了!”市民魏女士来到咸安区温泉街道温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在享受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不由得连连称赞。

  “过去政策更倾向于大病住院报销,门诊费用则主要是个人账户支付,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病大养’争相住院,既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又浪费了医疗资源。”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认为,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不仅可以鼓励大家就近看病,避免小病大治,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让“看病救命钱”用得精准又方便。

  “现在我们一家人的医保都绑定了家庭共济账户,就可以实现医保报销了。”在市中心医院结算窗口,市民朱女士用自己的医保卡刷了丈夫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这就像绑定了亲情卡一样,非常方便。”

  朱女士所使用的是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的“家庭共济”功能。

  据了解,职工医保基金分为两大块:一是统筹基金,就是大池子;二是个人账户。这次改革是两个共济,一个大共济,一个小共济。

  大共济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统筹基金大池子里的钱在参保职工间相互共济使用,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实现社会“大共济”,减轻参保职工普通门诊负担。小共济就是家庭共济,对个人账户积累余额较多的,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家庭共济使用,实现家庭“小共济”。

  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门诊共济”后,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具有共济功能,扩大了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个人账户资金允许父母、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共济使用,既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也能防止个人账户基金无效沉淀,终结“平时不用,用时不够,有人用不了,有人不够用”的问题。

  市妇幼保健院里,市民陈女士带女儿小美来就诊,小美的参保方式是城乡居民医保,陈女士是医保参保职工。当天,小美在门诊就医产生费用300元,按照规定门诊报销50%后,还需要自费150元。

  作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小美无医保个人账户,平时这部分费用,陈女士都要用现金来缴费。但是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新政落地后,陈女士在支付宝医保服务中为女儿绑定了家庭账户。当天,陈女士用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结算了需要自费支付的150元。

  “现在能刷医保卡的药店越来越多了,方便极了。”家住咸安区书台街附近小区的居民黄先生发现,他常去的一家药店可以刷医保卡报销了。

  原来,这家药店在前不久接入了门诊统筹服务,参保群众持医院处方在这儿买药,只要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都可以享受到政策报销。

  “目前,全市已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362家、定点零售药店507家。”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医管科负责人魏烽介绍,以前纳入门诊统筹的定点药店数量少,购药报销不方便,是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后,参保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群众烦心事,我市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设置和开放便民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让群众能更方便地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

  据了解,在办理医保家庭共济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概念不要混淆,就是亲情账户不等于医保共济。

  亲情账户是国家医保局为了方便老人、小孩等申领医保电子凭证,在“国家医保服务”APP上推出的一项便民功能,解决的是不用携带“实体卡”的问题。亲情账户支持全国不同参保地的家庭成员添加,也就是监护人手机添加亲情账户后,可以帮助他们出示医保电子凭证,用于挂号、买药、结算,但不能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共用。因此,只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绑定“亲情账户”并不能直接使用家庭共济资金,还需要办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