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珍惜生命 关爱自己
本报记者 李嘉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

  大学生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日前,记者采访了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心理专家廖飞文。

  大学生面临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新时代的年轻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有一些心理问题或许正是让我们感到困扰的症结所在,只有充分了解心理问题,我们才能采取办法解决它们。那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适应障碍:在新环境或阶段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如焦虑、抑郁、自责等。适应障碍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入学初期和毕业前期。

  社交恐惧: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信、害怕被评价或拒绝,导致回避或逃避社交活动。社交恐惧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经历、认知等因素有关,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地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担忧,无法控制或缓解,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焦虑障碍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经历、认知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特定的情境或对象有关,如考试焦虑、恐高等。

  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心境低落,表现为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卑、悲观等。抑郁障碍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经历、认知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特定的事件或损失有关,如失恋、亲人去世等。

  进食障碍:对食物和体重有异常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为过度节食或暴食,并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控制体重,如过度运动、呕吐、滥用药物等。进食障碍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经历、认知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社会文化对美的标准和期待有关。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与个人的性格、经历、认知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关。如果感到自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请一定仔细对照筛查,及时就医或采取其他科学办法应对,否则极有可能严重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面对这些近在身边的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逃避,而是要积极预防、互帮互助。接下来将提供给大家一些常用的保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期望,而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和特色,不要自我否定和贬低。

  第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放纵。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旅游等,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应该学会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或逃避。一个人无法消化时可以寻求适当的社会支持,比如家人、朋友、老师、心理咨询师等,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接受帮助和建议。

  第三,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更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多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增加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应该把每一次的失败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和启示,不要灰心丧气。应该把每一次的成功当作一次激励和动力,从中获得信心和喜悦,不要骄傲自满。

  总之,大学生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话题,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重视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以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