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旨在通过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科学认识。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环境获取。碘与人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称“智力元素”。
我国居民碘的主要来源是碘盐、食物和饮水。碘盐对碘的平均贡献率为84.2%,各类食物为13.1%,饮用水为2.7%。因此食盐加碘是纠正碘缺乏、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人体摄入碘不足,将引起机体发病和一系列损害。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缺碘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性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有哪些危害?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我们在购买、食用加碘食盐时应注意:1.购买小包装和印有指定标识的加碘食盐,一次购买的加碘食盐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太长;2.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3.为减少碘损失,建议在菜品出锅时放盐。
碘长期食用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疾病。所以,碘的进食要适量,过多过少都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