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流域 保护大生态
——我市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综述
本报记者 谭宏宇

  在流域治理工作中,通常将小流域定义为二级或三级支流以下的自然汇水区域,犹如江河湖海的“毛细血管”。

  小流域关乎大生态。去年,我市瞄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美

  防治污染源头

  没有“小河清”,何来“大河净”。做好小流域内的污染源头防治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

  赤壁市在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建设中,积极开展羊楼洞港流域内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试点,控制污染源,减轻环境压力,从源头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细胞”。

  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垃圾分类亭颜色鲜明,垃圾分类指示图清晰易懂……赤壁市赵李桥镇百花岭村作为人口集中的区域,成为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试点之一。

  百花岭村六组尽管进行过改厕,但其它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若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系统集中处理,成本较高,任其直接排放,势必会对水库水质产生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该村经过多方会商,决定探索低成本污水治理方式,收集污水后,经过生态处理,再排放至人工湿地进行自然净化。

  在百花岭村,针对居民家门口菜地,实行因户制宜的分散式大化粪池+景观小湿地污水处理方式,既解决了村民生活污水问题,又节约了农村污水处理成本。

  “肥水不流外人田。”当地村民表示,平时利用大化粪池蓄水,生活污水通过景观小湿地处理后,用于菜园和绿植浇灌,大家称之为“分布式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河水透明见底,碧波荡漾,沿岸行人悠然漫步……从嘉鱼县鱼岳镇陆码河新生桥桥头望去,原本的劣质水体现已蜕变为碧水绿岸的旅游景区。

  这是嘉鱼县陆码河(蜜泉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成果,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嘉鱼在河道边新建湿地公园、河道慢行道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

  以“小河清”保“大河净”。控制污染源是我市各地治理小流域的核心任务。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流域内水质实现持续优化,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环保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产业强

  绿色转型发展

  小流域连接着一方水土,更关乎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小流域治理与产业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各地试点深入探讨和实践的“必答题”。

  项目带动是第一步。1月19日,通城县关刀镇新建村,水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蓝莓种植基地内,新栽种的蓝莓苗木随风摇曳。

  “既实现了防洪目标,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负责施工的项目副经理刘海波介绍,通过种植经果林,促进群众收入增长的同时,也解决了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杜绝了污水、垃圾入河的现象。

  位于赤壁羊楼洞港的石人泉村,曾因私开矿山滥采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在小流域治理中,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政府推动是赤壁的“方案”。

  在赤壁市国企两山投资公司的支持下,石人泉村流转土地1497亩,完成“小田并大田”1013亩,目前已种植贝贝南瓜、萱草等蔬菜213亩。

  如今,该村探索“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群众”的发展模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旅游融入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

  “村子环境改善了,我们无需外出务工,60至70岁的老人也能参与其中,好处颇多。”石人泉村一组共富小组组长黄桂新满怀喜悦地说。

  在通城县,按照“治理一片、发展一片”的理念,正在实施北港镇枫树至横冲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扶持并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实现水资源治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在嘉鱼县,以创建康养产业核心区“引爆点”为愿景,实施了陆码河(蜜泉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积极培育康养产业,造福当地民众。

  环境美,人心齐,产业兴。随着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流域内“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涵养乡土文化”的新乡村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共赢。

  百姓富

  缔造幸福生活

  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单元,其治理成效的评价关键在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山大屋研学康养区、向阳印象文创旅游区、湿地花海农旅产业区……当下,咸安区正以河清岸绿、村湾整洁、产业定位明确、节点示范为目标,积极策划并推动北洪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为确保治理成效,咸安区通过鼓励群众对小流域治理及村湾建设进行研讨,明确了道路拓宽、停车场建设、线路整改、危旧房拆除、北洪港清理、低产林改造等项目。

  赤壁市在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实施中,聚焦“以茶旅游为核心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主题,从引导规范农民建房、客货邮融合发展、组建羊楼洞旅游联盟、数字赋能治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五个方面开展试点,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羊楼洞商会公约、松峰港清淤志愿行动、环境卫生大会战、游步街绿化改造、非遗技艺双线培训……干群齐心想法子、想点子、找路子,赤壁小流域治理创新活水持续涌现。

  通山县九宫山镇横石村,在沙垄河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当地村民们积极参与,主动投工投劳,在外的村民积极出资,支持河道治理工作。

  环境美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兴旺。横石村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呈现出一幅小河弯弯、清水潺潺的景象,村民们也收获了小流域治理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去年,我市作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的赤壁羊楼洞港,治理经验获得全省推广。通城县水兴河等3个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咸安区北洪港等5个市级小流域试点正在加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