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严慈的笑容,一颗真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数学教师刘文斌的真实写照。200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感动咸宁十大人物”,2002年被评为咸宁市优秀中学数学教师,2003年被评为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咸宁市优秀班主任……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有10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1 琢玉成器以爱心
1990年6月,刘文斌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是数学系的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干部,本来可以去更优越的岗位,但他选择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同事纷纷南下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少学校也多次向当时名声在外的刘文斌伸出橄榄枝,许以优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选择了教书就是选择了清贫”。的确,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丰厚的工资待遇和物质条件。当被问到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地方不去而坚守家乡时,刘文斌说,“也许咸宁的学生更需要我!”
刘文斌关爱每一名学生,有教无类,严慈相济,不偏爱一位好学生,更不放弃一位学困生。2005年学生王同学刚进校时,喜欢结交社会青年,打架闹事、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但刘文斌没有放弃他,而是关心他生活,帮助他学习,指出他的错误,并严格督促他改正。经过三年的帮助教育,他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程晨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她的文科基础较好,理科一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刘老师发现她很有潜质,于是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树立更高的目标——清华大学,并经常帮她总结学习方法,对每次测试的卷子都进行认真分析、对比,让小晨找到了充足的自信。高考程晨以669分全市第一、全省第十八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010年,学生张哲下晚自习后突发急病,此时父母又不在身边,刘文斌赶紧带张哲到医院检查,守护在他身边,一直到凌晨三点多,情况稳定后,才将他送回寝室。早上张哲的父母赶到学校,紧紧握住刘老师的手,激动地说:“刘老师,太感谢你了,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教孩子,当初选择鄂高是对的!”张哲在刘老师的关怀下,最终也考入了心中理想的大学。
2002年,刘文斌担任学校实验班班主任。他发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同学关系淡漠;学习基础较好,但思想境界不高;关心自己多于关心他人,关心学习胜过关心班集体。他深感责任重大,如果引导不好,即便成绩优秀,但成不了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势必辜负学校和社会的重托,于是他决定对学生进行“爱心打磨”。
怎么“爱心打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座谈等形式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特别是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话题展开大讨论,让学生们明白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2 精研教学显匠心
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境界。教学初,刘文斌就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推崇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并推陈出新。
秉承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刘文斌利用休息时间一头扎进校图书室,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拜读名师案例,《说课·听课·评课》《人民教育》《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细节与教学现场》等杂志和专著成了他的案头必备;精益求精,时常请同仁听课提意见,然后反复研究修改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心理学、管理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习,刘文斌成功把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和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起来,摸索出了一套“主体性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个理念,他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上,刘文斌所讲授的《函数奇偶性》(1997年)一课被评为市优质课一等奖,1999年《等比例列前N项和公式》一课被评为咸宁市三优评选一等奖。从2000年起,他对外讲了几十节交流课,均受到观摩专家、老师的好评。辅导学生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5人次,1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省市级一等奖六十多人。
三十三年用匠心精研教学,刘文斌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培养了三十多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他考入中国一流名校的更是不计其数。
3 尽心尽责践初心
如果说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那么选择成为一名党员,就意味着选择了信仰。
入党21年,刘文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作风正派,不折不扣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义务献血、捐资助学、积极争优创先、疫情期间服务社区,常年担任数学备课组长、班主任,还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刘文斌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荆楚大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在学校征集志愿者后,刘文斌作为一名老党员、年级支部书记,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
白天全副武装,深入社区为群众服务,交接班后又要赶回家给学生上网课,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晚上还要组织老师开线上教研会,集体备课,商量第二天的线上教学安排,同时还要线上改作业和卷子,给学生答疑,这对已是知命之年的刘文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他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耐心,一一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校党委布置的各项任务,当年所带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高考成绩,所在支部也被评为“五四红旗党支部”。
2017年,学校有一个平行班,底子差,尤其数学成绩倒数第一,没有一个数学老师愿意带。这时刘文斌主动请缨,同事纷纷劝他不要去接手,以免毁了“一世英名”,但刘文斌微笑道:“我不去谁去,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
接手这个班级后,刘文斌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班里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辅导方案及教学措施,并在教学中认真执行,不断修改。课下他经常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
有一次,他问学生数学课的情况——能不能听得懂、语速怎么样、能适应吗?这时有一个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回答:“刘老师,您上课总是让我们去想、去做、去说,我们说着说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原来数学很有趣,我也很厉害。”听完,刘文斌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这正是他循循善诱的结果。
为了孩子,牺牲了双休日,没请过事假病假,就这样,在刘文斌的耐心教导和培育下,学生由喜欢数学渐渐也喜欢上了学习,班风为之一转,成绩有了起色,最终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超过了平行班的平均数。
刘文斌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事业当生命看。当班主任,刘老师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早自习一定要最先到教室,迎接学生。有一年十二月份,一个滴水成冰的早晨,刘文斌骑摩托车赶去上早自习,冬天六点多的天还是暗的,半路起了大雾,视线不好,道路湿滑。刘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骑着车子,不料在拐弯时,迎面走来了一个行人,刘老师急忙把车头转向一边,以免撞了那人,但他的摩托车此时失去控制,刘老师被重重摔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当时他无法站立,躺在马路边上,疼得说不出话来。行人赶紧打110叫来警察,怎料刘老师见到警察的第一句话是:“警察同志,麻烦你先送我去学校,我不能迟到,几十个孩子等着我呢……”警察哭笑不得,只好喊来学校领导和他的家人,大家好说歹说,刘老师才肯去医院。一检查,大家大吃一惊,刘老师的左臂粉碎性骨折,大家都心疼不已,刘老师却反过来安慰大家,说:“我没事,幸亏是左手,我还可以用右手,只要让我上课,我的病就好了。”第二天他不顾劝说,坚持回学校上课,当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同学们激动不已,纷纷围过来,有的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党的教育工作者,刘文斌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他将继续立足实际,在教育这片田园里默默耕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