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12月5日,记者邀请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赵红玲进行解答。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目前已经有有效的疫苗,且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赵红玲说。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
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阴性感染,多无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头痛或肢体疼痛,少数可引起肢体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小圆球形颗粒状。病毒在-70℃可保存活力长达8年,在4℃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污水和污物中可生存6个月。
这种病毒对干燥很敏感,不耐热,56℃ 加热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等,但对双氧水、漂白粉等敏感,可迅速被灭活。
脊髓灰质炎感染途径及症状是什么?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赵红玲介绍,隐形感染和轻症瘫痪型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隐形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占90%以上。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初期患者主要通过鼻咽排出病毒,随着病程进展病毒随之由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使之播散。
赵红玲表示,本病亦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时间短暂。此外,口服的减毒活疫苗在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有可能恢复毒力,从而感染其他易感者。
感染者主要有这些症状:
不显性感染:90%-95%的感染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顿挫型:4%-8%的感染者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症状;病程短,1-3天即可恢复。
无瘫痪型灰质炎:1%的感染者在顿挫型症状后,头痛、呕吐更为剧烈,并出现脑膜刺激症。
瘫痪性灰质炎:不对称性肢体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因累及生命而死亡,三分之二的瘫痪型患者病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如何防治?
“对脊髓灰质炎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评估可能存在远期后遗症和相应康复治疗。”赵红玲说。
确诊患者在隔离的40天内,最初1周应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而后进行消化道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病毒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赵红玲介绍。
自2019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2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2月龄和3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2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据有关报道,目前国外病例传播风险较高,因此,出境前往有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或地区,尽量不携带儿童前往,若需携带,应确保疫苗接种完成后再前往,在外活动期间,尽量有少携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来往于脊髓灰质炎疫区的所有旅行者应完成疫苗接种;归国时,若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背痛及呕吐等症状,应主积极配合做好医学排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旅居史,协助做好疾病排查工作。
链接:
“世界强化免疫日”虽然主要是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但是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免疫力的产生来源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以淋巴细胞为核心成分的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当病毒及细菌等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时,淋巴细胞迅速识别,并通过特异性反应将其消灭,在源头扼制疾病的发生。
人类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与计划免疫共同构成计划免疫体系。提高儿童免疫力,除了疫苗接种外,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是有效的措施。
均衡营养对维持儿童免疫系统的正常至关重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营养素相对于成年人更多。如果出现营养不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超重肥胖等,都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适量运动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帮助。建议儿童每日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育运动。
睡眠是恢复精力体力、维持人体正常机能所必需的。如果儿童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破坏其免疫系统,增加生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