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通城县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内,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电子信息,通城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去年总产值46亿元,今年前9个月约34亿元,同比增长超10%,预计全年将达50亿元。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深处,不临长江,不通铁路,交通区位并不占优,如何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隽商回归”工程(通城简称“隽”),以“链式集聚”的方式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激活企业“创芯力”。现有的48家电子信息规模企业中,3家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隽商回乡创业成为主力军
金秋十月,通城经济开发区通城大道108号,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穿着防尘服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操作。
“现在每个月大约有两千万颗微型摄像模组,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仓库管理员李艳红来公司六七年了,她通过“出货”情况判断,明显感觉公司产能扩大了。
三赢兴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光电摄像模组、生物识别模组、汽车影像模组、智能影像模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共有3处生产基地、8家子公司,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医疗影像等领域,为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字节跳动等全球知名企业产品配套。
公司董事长刘传禄是通城麦市人,早年南下打工期间,曾在东莞、深圳多家企业担任高管;2005年,他在深圳创立公司,从事手机内置摄像模组研发、制造和销售;2011年,刘传禄回乡投资,将公司生产基地从深圳搬到通城;2012年,他又将公司总部迁至通城。
回乡发展后,三赢兴科技越做越大,2022年产值近11亿元,并入选省级“金种子”,正积极筹备上市。
近年来,通城县持续推进“隽商回归”工程,通过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以及各级商会等机构和组织,紧密联系,多方走动,吸引隽商回乡创业。浓浓乡情感召下、优惠政策激励下、重点企业带动下,通城掀起“隽商回归”热潮。统计显示,全县48家电子信息规模企业中,回归创业企业42家,占比87.5%,隽商成为发展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力军。
湖北永豪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脑连接线缆、高端接口线缆等产品,是美的电器等知名企业主要供货商,董事长吴三刚是地地道道的通城人,“回归前,公司总部在东莞;回归后,产业大都转移了过来。”2019年,他投资1亿元在通城坪山工业园建厂,2020年试生产,产值逐年攀升:2021年约1.7亿元,2022年约2亿元,今年有望冲到2.5亿元。
补链强链吸引更多企业抱团
通城县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如今还是一片忙碌的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
新落户的两家电子信息企业,从项目签约到厂房主体完工,仅用时7个月!
“我们的厂房正在验收,装修方案已经敲定,装修团队即将进场;生产设备已经运抵通城,年底之前安装调试;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湖北强芯半导体项目现场负责人赵生高说。
这是通城乃至咸宁第一个芯片项目,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研发销售,总投资10.78亿元,一期投资5.28亿元,占地面积54亩,厂房建设面积约2万平方米,计划组建高端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15条。
与强芯半导体项目相邻,安芯美封测项目现场也是热火朝天,“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即将装修施工,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项目现场负责人说。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金发介绍,该封测项目主要生产半导体器件及新能源功率器件,总投资21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
“‘有芯’就‘放心’!对于通城电子信息产业,能起到补链强链作用。”通城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说,两个芯片项目落户后,浙江大华、深圳正威、海康威视等电子信息产业品牌企业,纷纷来通城考察,表达投资意向。
5月5日,腾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液晶模组和柔性线路板项目签约,生产基地位于通城经济开发区坪山孵化园,主要产品为各种尺寸玻璃盖板、电容式触控面板。
9月7日,深圳市创马优精密电子有限公司3C智能电子产品模块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签约,主要生产智能穿戴、小家电、消费类电子、智能充电桩等配套产品。
“通城电子信息产业,已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通城县科经局局长华雄说,下一步,通城将进一步补链强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迈向百亿元大关。
“专精特新”锻造核心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要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需要创新驱动。
如何创新?通城快步走上“专精特新”之路——
近期,工信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通城2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湖北中天云母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惠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在实体经济中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尖子生”和“领头雁”。
“为了评上‘小巨人’,我们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新能源配套产品,预计今年能带来约20%的增长;拿到金字招牌后,我们与客户谈判更有底气,话语权大大提升!”湖北惠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中明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通城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1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电子信息企业占3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电子信息企业占9席。
如何走出这么多“专精特新”?通城县委书记刘中英说,这得益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久久为功精准培育。
近年来,通城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打造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财政专项奖励也很“给力”:2022年1453万元,今年增至1715万元,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同时,通过设在武汉的科创飞地——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通城楼,通城电子信息产业有望链接更多创新要素,蓄势待发。
(原载2023年11月3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