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11月20日
采访地点:咸安区贺胜路
本期阅读人:陈瑞欣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在做阅读题,按部就班地分析情感。但最近又重读这篇《我与地坛》,我竟看得热泪盈眶。平实的文字蕴含着对于生与死最透彻的感悟,看透生活后继续热爱生活的浪漫主义贯穿本书。
史铁生在王小波称之为“黄金时代”的二十几岁就遭遇了截瘫。二十几岁,只能独自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在一个自己建筑的世界里绝望地张望岁月。当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直面命运的突然打击时,经历颓废、痛苦、埋怨等一系列消极情绪以后,他冷静下来,把目光从自己转向别人、拿起笔开始思考的时候,我读到的是一个不羁的灵魂和一位不服输的勇士。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是他对于命运的理解。一个人的出生就像自带剧本,每个人的剧本都不一样,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亦没有地方去哭诉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因为命运本就是不公平的,你不知道好运什么时候会迎面相撞,不知道厄运又会在什么时候给你当头一击。这种对于命运偶然性的理解使史老对自身厄运的看法变得平淡,开始放弃对死的执念,转而找寻生的意义。但这种感悟在自己经历不够丰富的时候,是很有限的,毕竟我也没经受过很大的打击。
让我频频落泪的是史老对自己母亲的怀念。“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年轻的儿子突然遭遇残疾,沉默、发脾气、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我无法想象他的母亲经历了多少痛苦,儿子在地坛度过的那些漫长日子,她是怎样心神不定的在家等待,又是怎样一边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儿子的身体、情绪,一边承受着无尽的恐惧。
史铁生开始写小说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母亲为他骄傲,可惜当他的小说第一次获奖时,母亲已离开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残忍的事,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了体谅父母。
不幸和万幸是相对的,正是史铁生最美好年纪突如其来的不幸,才让当今的我们万幸地看到如此具有生命厚重感的文字。轮椅能够限制一个人的身体,但它无法限制一个原本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年轻人的精神空间。这本书是比鸡汤高级一百倍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