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叶丹
润物无声 爱洒教育

本报记者 见博 特约记者 吕蓉 通讯员 徐玲梦

  来自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叶丹老师,以她的坚韧与深情,用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将教育之光照耀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2013年,叶丹毕业后加入了教育系统。她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奉为座右铭,坚信爱是教育的源泉。孩子们眼中的叶老师,是一位美丽、温柔、有爱的老师。他们以叶老师为荣,总是骄傲地声称:“我们的叶老师!”在同事和家长眼中,叶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教育工作者,她坚守着平凡的教育岗位,用爱心灌溉每一棵幼苗。

  肩负使命,耕耘希望

  2021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叶丹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制作一个名字牌。第二天,她发现只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桌上摆上了名字牌。课堂上,面对那些没有名字牌的孩子,她毫不犹豫地提问,准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几名孩子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老师,你怎么知道他叫什么?”一个好奇的孩子发问。

  叶丹笑容满面,伸出右手,掐动着几根手指,然后含笑回答:“我是掐指一算,就知道了。”孩子们爆发出欢声笑语,师生之间的互动充满轻松和愉悦。

  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但背后却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叶丹在接到带班通知后,不懈努力地了解本班的情况。她积极寻找前任班主任,倾听他的经验,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并将问题细化记录在自己的工作记事本中。为了能更好地用爱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她提前熟悉每个孩子的照片,记下他们的名字。

  叶丹就像是一位细心的园丁,为每一朵花朵注入了爱的滋润,她坚信着,只有这样,这些花朵才会茁壮成长。

  用心呵护,温暖心灵

  深秋的赤壁,叶丹又开始了她紧锣密鼓的家访计划。有些学生的家比较偏僻,叶丹只能将小电驴停在大路口,然后长途步行,穿越坎坷不平的小路,来到孩子们的家中。

  深入家访后,叶丹发现班上一些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爷爷奶奶年纪大,有些甚至不识字,无法给予孩子们学业上的支持。

  小欣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几乎不言语。当小欣看到突然出现在家中的叶老师时,突然扑向她的怀里,哭泣不止。叶丹了解后才得知,小欣的妈妈三年前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而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几乎不回家。小欣自三岁起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叶丹深深感受到怀中小欣的孤独和无助,于是开始关注她。叶丹在课上课下找各种机会鼓励小欣,与小欣谈心,偶尔会带一些小零食作为她表现突出的奖励。这些小细节渐渐地改变了小欣,让她变得开朗、自信。

  用情撑起,照亮未来

  叶丹习惯在下课后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学生们。有一天,叶丹的目光停在了一名学生身上,她发现这名学生的书包里除了学校发的课本,连一支写字的笔都没有。

  叶丹了解这名学生的困境后,特意前往文具店,为他挑选了一整套全新的文具,还精心挑选了他喜欢的图案。然而,叶丹并没有立刻将这份礼物交到孩子手中,而是等待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奖励他。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丹一直关注这名学生,寻找他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地方。她发现,虽然这名学生在做作业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的书写却非常出色。于是,叶丹将他带到办公室,为他讲解题目,鼓励他克服困难。完成作业后,叶丹将孩子字迹工整的作业摆放在展示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那份精心准备的文具奖励给了他。从那一刻起,这名学生变得更加积极,每天都努力完成作业,专注听讲,课下有不懂的问题也毫不犹豫地前来求助。

  叶丹说:“做老师,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去成就每个孩子的未来,让他们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只要我们倾注爱心,孩子们也会理解爱,并在将来回报社会更多的爱。”

  从教10年来,叶丹用她的善良和智慧,教导她的学生感恩和爱人,让他们在温暖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学会自尊与自爱,让他们的人生拥有充满希望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