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城县坚持立足实际、强化工作措施,聚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增便利、优服务”,通过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多举措全力打造信息公开、机会公平、结果公正、诚实信用、程序透明的优质高效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异地评标
“不见面”远程评审
6月29日,通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湖南省岳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携手合作,完成通城县倒肘湾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标段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
这是通城县首例主场“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当天上午,以通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主场,岳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客场,两省的7名评标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沟通交流,同步在线打分,并通过数字见证系统在线签名,进行结果确认,共同完成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整个评标过程全程留痕,可查可溯。
“远程异地评标免去了评标专家来回奔波,提高了评标效率,降低了评标成本,同时通过地域上的阻断,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力破解了‘本地圈’‘熟面孔’等问题,避免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有利于创建更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通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燕说。
今年以来,通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按照省、市中心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工作要求,大力推行和规范远程异地评标工作。1-8 月份,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0 个,总金额 12.13 亿元。其中,主场项目35 个,金额 11.44亿元; 客场项目 5 个,金额 0.69 亿元。项目涵盖交通、市政、农业、建筑、水利等行业。
评定分离
把定标权还给招标人
7月13日,通城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委托第三方运营服务工程开标,这是通城首次通过评定分离的方式公开招投标。
评定分离,即将招投标程序中的评标与定标作为独立的两个环节进行分离。评标委员会只提供技术咨询建议,向招标人推荐不排序的中标候选人,最终由招标人组建的定标委员会择优确定中标人。
为什么实施评定分离政策?通城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锐明告诉记者,评定分离是落实主体责任制的要求,明确了招标人和评标委员会的权力划分,这一模式的实施,真正把主体的权利交还给招标人,招标人拥有最终的定标决策权。
此外,实施评定分离改革能够有效实现招标人权责对等,体现招标人择优意愿,引导市场主体强化诚信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消除评标委员会左右中标结果的行为,有效遏制弄虚作假投标和围标串标等招投标领域顽疾。
“评标结果不等于中标结果,专家的评标不能取代招标人定标的倾向。”胡锐明说,作为责任主体的招标人,应以价格因素、企业实力、企业信誉、企业团队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估量,择优选择中标单位。
据悉,目前评定分离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实现。通城县自7月份实施该模式以来,已完成3个评定分离招投标项目。
一网通投
一把钥匙开N把锁
“投标再也不用每次都准备一大堆资料,扫一扫电子营业执照就能自动在招投标平台录入数据,简直太方便了。”近日,通城城发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一个招投标项目时,总经理吴敏政惊叹于政策调整后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通城县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便利性,着力推动“一网通投”,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了发布招标公告公示、下载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异议澄清补正、电子合同签订、文件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
以往,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购买和依赖CA(证书管理机构)数字证书及配套设备,到指定的招投标平台完成相关操作。如果单个企业想参与多个招投标平台、多个招投标项目的投标,每个平台都需要不同的CA数字证书,也就是“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费时费力费钱。
现在,“一网通投”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当“身份证”使用,替代了传统CA数字证书,企业进行投标,可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程免费,一键扫码、自动录入数据、多用户共享、多平台互通,省事省力省钱。
“‘一网通投’实施后,企业‘身份证’升级为投标‘金钥匙’,实现投标电子交易系统‘免注册、无介质、零成本’,‘一把钥匙开N把锁’,大大节约了企业标书获取、制作及投标食宿等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张燕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今年主导建立的新的招投标平台,通城县率先启用,该县已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双平台运行格局。
今年以来,通城县进场交易建设工程在线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率达100%,电子标线上交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