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坚持开门治水,壮大河湖管护志愿队伍——
唱响爱河护河志愿者之歌

  湖北省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近年来,通城县践行“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理念,建设机制,加强引导,精心培育,涌现出一大批爱河护河社会志愿公益组织。县委、县政府“搭台”,河长办“指挥”,爱河护河志愿者之歌在隽水河等河畔唱响。

  精心“搭台”,培育优秀组织

  通城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和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在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志愿服务组织倾斜。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给予志愿服务组织一定奖励,以弥补组织经费的不足。同时在精神上给予激励,由县河长办、县文明办、县爱卫办等单位,每年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考核公示,根据结果,在荣誉表彰等方面适当进行倾斜。

  通城县在志愿服务组织的创建、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相继成立绿水青山志愿者协会、百丈潭水源地保护协会、小红帽爱卫志愿者协会、水利系统志愿洁河队等12支志愿队伍,成员超5000名。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努力搭建民间治水的合作交流平台,让保护河湖的社会志愿力量由自发上升到自觉,提高守护河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022年,志愿者共发布保护河湖主题抖音600余条,发放宣传单1.5万余份。2023年上半年,参加护河活动的志愿者达到1.8万余人次,打捞垃圾2000余吨。志愿者成为河湖的保护者,敢于制止破坏河湖环境、污染水域的违法行为。

  精选“领唱”,树立典型增强引领

  通城县河长办建立志愿队伍人员选择、组织培育、激励引导等方面的工作机制,队伍核心人员由政府严格把关。河长办大力宣传一批“民间河湖长”事迹,每年向志愿组织负责人发放证书,增强荣誉感,激发社会热心人士向“民间河湖长”学习的热情。

  百丈潭水源地保护与生态发展促进会会长毛绪武,多年前到广东创办企业,但他一直致力于通城县最大饮用水水源地百丈潭水库的保护工作,每次返乡,他都组织清理库区垃圾活动,宣传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毛绪武发挥示范作用,吸引了库区周边高峰、平湖等5个村1200余名村民加入促进会,成为护水志愿者。

  绿水青山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卫国自筹资金近4万元,购置并改装了一艘垃圾打捞船,在隽水河县城河段打捞垃圾,并在船上悬挂爱护母亲河宣传标语,播放《亲亲隽水河》等歌曲。2021年,刘卫国获评湖北省“民间优秀河湖长”称号。

  小红帽爱卫志愿协会会长孔庆平发挥自媒体优势,积极策划组织各种爱水护河活动,发动“知心妈妈”、隽水商会等民间组织和退役军人,参与“为母亲河美容”志愿行动,坚持日均护河1小时以上,年打捞垃圾1000余吨。协会创立6年来,共计126人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各类表彰。

  精彩“节目”,开展活动扩大影响

  通城县采取水利、环保等部门出“节目”与志愿服务组织自创“节目”相结合的方式,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每年开展多场护河活动,形成强大声势。

  2022年,通城县相继开展“巾帼洁河庆‘三八’”“喜迎二十大,万人洁河”“寻源母亲河”“百名政协委员洁河”等志愿活动。全体志愿者统一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章,或提捡拾工具,或拿宣传喇叭,行走在河湖岸边,穿行在乡村小道,成为绿水青山间最醒目的“音符”。2022年通城县组织开展“最美民间河湖长”评选活动,吸引近10万人参与投票。

  如今,通城河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河湖更清澈,河岸更洁净,城乡更亮丽,群众的满意度日益提升。2022年,通城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隽水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提升至Ⅱ类。(原载《中国水利报》2023年9月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