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老护新育
种质资源库不断壮大
山高林茂,气候适宜,年降雨量高的大幕山,非常适宜红豆杉生长繁殖,南方红豆杉这种特有的国家珍稀保护植物,逐步在这里繁衍生息,在40平方公里的大幕山脉,胸径五公分以上的野生红豆杉达1.5万余株,遍及10余个自然村、100多个自然小组,成为大幕乡野生红豆杉的主导品种。
2006年,大幕乡申报设立省级红豆杉保护区,来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区规划总面积达11990亩,南方红豆杉资源丰富的桃花尖村、大幕村、西山下村3个村都在保护区内,其中桃花尖村占到9890亩,区内15株树龄500年以上的红豆杉,都已被挂牌保护。
红豆杉之美,不止于造景,还具有“酒用、药用、果用、景用、材用”等五大功效,其中红豆杉鲜材提取物紫杉醇治疗癌症疗效突出,每千克售价300万元。
随着人们对红豆杉功效、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大幕红豆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桃花尖村已有5家红豆杉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以红豆杉为主的苗圃基地5个,总面积250余亩,已培育红豆杉苗200万株,栽培林地1800亩。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红豆杉树800余亩,育苗300多万株,带动专业种植户100余户。
头顶“中国桂花之乡”桂冠、打造中国桂花城核心区的咸安区,“植桂添香”行动不停歇:向阳湖镇祝垴村十二组建有咸宁最大的厚瓣金桂培育示范基地,通过大量试验选育出来的这个新品种,数量现已超过3000株;咸安区马桥镇钱庄村,3名青年才俊回乡投入1.2亿元打造“藏香谷”,种下朱砂桂、金球桂等多个桂花新品种,还在冷水坑规划千亩桂花苗木基地;区、镇两级出台激励政策,栽植一株桂花树补贴20元。“力争通过3年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3万余人,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125个行政村的2600余村湾小组,因地制宜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及零星闲置地,栽种15万株胸径5公分左右的金、丹、银桂,不断扩充桂花资源。”区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建伟说。
山欢水笑
保护性开发实现双赢
马桥镇高赛村九组李家畈山上,有100余亩蓊蓊郁郁的天然古桂林;后山上,80年树龄的桂花储备林恣意生长,枝繁叶茂。
10多年前,有人想高价一次性买断这片古桂花树,村民齐声拒绝。如今,这片年产5万斤鲜桂花的古桂林,已为九组村民带来稳定收益。“到了季节,湾子里的人一起上山打桂花,大约可卖二三十万元,留一点给村湾做公益,每户可以分近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学志介绍。
现如今,古桂林正在打造“森林公园”,一条通往古桂林的游步道路基已经成形。村里还请来湖北科技学院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在古桂林的周边民居画彩绘墙,设计具有桂乡特色的“王畈人家”农家乐,修缮欧式风格“王家畈学堂”,“王家畈游学 李家畈打桂花”将成为一条乡村休闲游热门路线。
湖北八月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取鲜桂花细胞液后,不仅生产出日化及保健食品领域应用的优质原液,还生产桂花特色调味料和绿色食品馅料、桂花露酒三大类产品。随着投入200多万元与湖北香城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技改完成,桂花贮藏保鲜能力大大提升。在湖北科技学院闵清教授实验室里,桂花果皮、种子、树根、树叶以及叶片挥发油都大有用处……由桂花形成的一、二、三产业互补性极强,可以建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大幕乡红豆杉,得到林业政策项目倾斜和扶持,不仅规划建设章尤千年红豆杉小游园、整合李邕读书台来发展乡村旅游,还将对紫杉醇提取、红豆杉系列产品开发进行探索。 (原载《农村新报》2023年8月23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