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咸宁在行动
本报记者 陈新 通讯员 姜杭德 吴祖慰

  安全重如山,生命大如天。

  每年暑假,是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多发期,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危期”。今年,我市未雨绸缪,市县两级领导带头抓,各地各部门合力抓,严排查、强督查,疏堵结合、宣教并重,密织暑期未成年人溺水防护网,让数十万中小学生“平安一夏”。

  目前,全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保持平稳态势。

  高位推动,共抓共管聚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溺水这项“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孟祥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先后5次对暑期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作出批示,在市安委会全会、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多次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世伟等市领导先后3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2次“校园安全暨暑期防溺水”专题会议,对防溺水工作进行会商研判,落实“六个一”举措。

  各部门打造防溺水“精锐部队”。市委政法委聚焦防溺水工作不同主题,把公安、教育、水利等行政资源整合起来,突出部门专业优势,组建防溺水工作专班,开展“十个一”行动,利用政法专网、党政内网信息平台,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市安办组建7个工作组,对各地各部门防溺水工作开展综合督查,发动8000余人参加防溺水安全知识闯关活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6个县市区及市直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对23处隐患问题已督促落实整改闭环。市水利、应急、公安、住建、城管、温泉办事处等单位在淦河月亮湾段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值守,确保群众嬉水安全。

  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水花行动”。先后投入342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35个室内恒温游泳池免费对学生开放;建成72个拆装式学校游泳池;建成31个乡村学生嬉水点;协调123个社会游泳场所定时免费对学生开放,对未成年人免费进行游泳培训,不仅解决了孩子们暑假去哪儿的问题,还让孩子们掌握了一项游泳技能,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识,增强自防自救的能力。

  疏堵结合,便民利民解民忧

  防溺水重在“防”,群防群治。

  强化“人防”盯巡查。各地加强对重点水域实行巡防,每一处水域由一名村(社区)主职干部、一名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一名公安干警(协警)、一名社会志愿者包片负责,定岗、定位、定河段沟段,加大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巡查力度和频率。同时,结合汛期巡堤查险工作,组建村(社区)联防巡查队伍,加强辖区水域监管和巡查,确保每片水域“有人看、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赤壁市整合河湖长责任人和禁渔责任人力量落实防溺水日常巡查任务。崇阳县143个防溺水水域巡查组常态化巡查重点水域。

  强化“物防”筑屏障。各村(社区)对辖区内江、河、沟、渠、塘、水库等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登记,对沿河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严格落实“四个一”,确保关键时候来得及、用得上。对全市水源地、水管单位、危险水域开展风险等级评估,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增设安全警示牌、隔离带、防护栏等1800余块(处)。

  强化“技防”抓预警。在全市276个重点涉水区域,学校周边水塘安装防溺水智能监控设备2268个,全量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构筑“智能化、全时段、全覆盖”的防溺水联动体系。通过设置虚拟警戒区域,增强前端发现、预防能力,对接近水域的人员进行有效警醒、劝阻。咸安区淦河管理局利用“两闸两坝”4处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测淦河上下游重点地段。通山县利用禁渔巡河船舶、巡河无人机开展巡查,及时推送消息至属地政府或教育部门。

  防溺水,还须做“加减法”,标本兼治。

  做实供给“加法”。采取“五个一批”的方式,加大游泳嬉水场地供给。推动有游泳场馆的中小学免费共享资源,协调123个社会游泳场所定时免费对学生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35个室内恒温游泳池,提供公益游泳服务和游泳技能培训。坚持因地制宜,利用水塘、山泉、水库等自然禀赋,打造31个乡村学生嬉水点,2024年底将实现“一镇至少一个嬉水点”。投入72个拆装式游泳池,提供暂无游泳场馆的乡镇使用,实现游泳嬉水场地的全覆盖。

  做好分流“减法”。整合群团阵地资源,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为暑假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爱等服务的公益项目。暑期以来,累计开办“希望家园”200个,招募24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覆盖全市70个乡镇(街道)、960个村(社区),为5.5万余名儿童带去音乐、手工、体育等课程以及作业辅导,实现学生“兴趣点转移”。

  宣教并重,自防自救保平安

  宣传到户到人。向全市学生家长发放《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学生安全自护承诺书》53万余份,各地各校将回执收回备查;向全市未成年人发放了10000个防溺水手环。通过咸宁发布、咸宁宣传、咸宁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以及移动短信平台,集中推送防溺水内容50余万条,利用“村村响”、流动小喇叭、屋场会等做好及时提醒,通过抖音视频、编排《防溺水山歌》等方式宣传防溺水“七不一会”知识,确保户户知晓、人人知晓。

  教育入脑入心。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提醒机制,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安全教育课等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方面的安全教育。随机抽查学生背诵防溺水“六不”,对教育不到位的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通报。依托各类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面对家长和儿童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课后教育,发动广大家庭周六上午线上收看《防溺水指南》等课程,组织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签名和“水盆式憋气”体验活动560余场次,参与学生累计10余万人次。开展6起典型水域救援战例研讨,组织有资质的机构举办游泳救生员、社会指导员初级职业资格培训班,共培训180人,通过人数156人,通过率达86.6%。

  防溺到边到角。咸安区各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家访1378人次,开展网络主题班会862次、防溺水警示教育423场次,制作宣传栏426版、电子字幕横幅413条,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美篇等多种形式,发布防溺水相关的信息近10万余条。通城县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代表到全县32所学校,开展为期15天的“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安全进校园公益宣讲。通山县通过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预防溺水事故,这个动画一定看》,组织教师进行转发,各学校通过班会、宣誓、演练进行防溺水教育。

  新闻链接

  落实“六个一”举措,即派出一批督查组、组建一批巡查队、落实一批救生设施、抓好一波宣传提醒、开展一次敲门行动、组织开展一次家访活动。

  政法部门防溺水“十个一”行动,即一月一会商、一周一教育、一日一预警、一镇一联动、一村一告示、一班一活动、一塘一警示、一家一承诺、一组一巡视、一案一分析。

  村(社区)落实“四个一”,即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

  游泳嬉水场地“五个一批”,即共享一批、购买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兜底一批。

  安全教育提醒“1530”机制,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假前5分钟、节假日前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