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赤壁市羊楼洞古街成为我市人气最旺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创意市集、艺术展览……年轻人纷纷涌入这条古色古香的特色街区,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魅力。
历经2500多年风雨,咸宁城址不变,文脉不断,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又不乏开拓创新的活力。
近年来,咸宁全力推进古桥、古街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一大批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让咸宁成为了一个以茶文化、桥文化、桂花文化、温泉文化等为特色的新兴旅游城市。
1 古桥如诗 跨越悠长岁月
古桥横跨碧水间,拱卧青山映画廊。千载风霜铸奇迹,岁月痕迹见荣光。
咸宁是高山、丘陵和平原相交的地区,这里山河湖泊遍布、沟壑溪流纵横,桥成为这里最常见的景观。“千桥之乡”的美称实至名归。
桥是咸宁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山山水水便联在了一起。咸宁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折,既有拱桥,也有平桥、廊桥,有石桥,也有木桥、竹桥、铁桥,可谓千姿百态,遍野飞虹。这些桥得天地之灵气,和山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神韵。
咸宁现存古桥多为廊桥,最有名的当属汀泗桥。汀泗桥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始建于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修。汀泗桥为3孔拱式廊桥,石筑桥拱,木构廊屋,长42米,宽4.7米,高5.1米。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斗“汀泗桥战斗”就发生在汀泗桥,这里也是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扬名的地方。
站在汀泗桥头,梦回大宋烟雨渺茫,看东京汴梁的虹桥,炊烟缭缭、马蹄声碎,青石板路上,贩夫走卒、妇孺翁妪,看北伐军上,是谁的马蹄惊扰了岁月?空留寂寥满天。
墨色未晞,古桥入画,微吟一曲,源来远走,一座桥横跨历史长河,历经岁月磨洗,如今风韵犹存。
除了“汀泗桥”,我市还有著名的“贺胜桥”,有别具一格像彩虹一样的“西河五桥”,有独具咸宁特色的“桂花桥”“翠竹桥”“春茶桥”“麻桥”,有反映咸宁造纸历史的“纸厂桥”,有纪念三国古战场的“马桥”,有表现美丽传说的“龙潭桥”,有盼望海峡两岸亲人早日团聚的“归来桥”,有表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向阳桥”“红旗桥”,有感谢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益民桥”,有祝愿老人身心健康的“万寿桥”,有纪念军民鱼水情的“军民桥”,有反映人民美好追求的“高桥”“天桥”和“望仙桥”,有记载地形地貌地物的“双溪桥”“白沙桥”和“石桥”等。
咸宁桥的结构样式有原始的丁步桥、木梁桥和篾箍桥,有古老的石梁石拱桥,有简支梁板式桥,有矩形梁板面桥,有工型梁微弯板桥,有微弯板坦胁拱桥,还有钢架拱桥、扁壳拱桥和双曲拱桥。
这些各式各样的古桥和现代桥交相辉映,把咸宁的山水装点得格外秀丽,不仅带来了旅游业的兴旺,而且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2 名士如云
泽被一方水土
入夏以来,咸安马桥镇曾铺村的马桥乡村记忆馆内,游客络绎不绝。作为我市首家乡村文化记忆馆,这里一度成了省内外游客的打卡地。
从古门楼进入,漫步于马桥乡村记忆馆中,非物质文化馆、古建筑馆、古桥馆、历史名人馆、农耕馆、民俗馆、民俗体验馆、红色英烈馆等有序排列其间。除了历史展厅,记忆馆里还设有现代化的文创体验馆、文艺创作中心、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等场馆。
“没想到咸宁历史上有这么多名人!”在乡村记忆馆里,一名游客参观完历史名人馆后忍不住感叹道。
马桥乡村记忆馆复活了一段马桥的乡村记忆,而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则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的宝贵财富。
两千年前,咸安向阳湖还属于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水天相连,人迹罕至;相传三国赤壁之战时,赫赫威名的关云长曾屯兵于此,故又称关阳湖。
1969年秋至1970年5月,文化部系统6000余文化名人及其家属子女作为“五七”干校的战士,分批来到这里,参与了一场围湖造田的浩大工程,他们“辛勤地劳作、顽强地生存、勇敢地抗争”,为当地留下了上万亩湖田,上千栋具有北方风格的四合院,于茫茫一片的水泽荒湖中,打磨出了一处供人栖息生活的绿洲。
为表达扎根干校的决心,1970年初,参与围垦的“五七”干校战士将关阳湖改名向阳湖。向阳湖——因为这群文化名人的到来一举得名。向阳湖文化馆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绿树掩映的向阳湖“五七”干校旧址上,武汉游客周宇生听得入了迷。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名人们当年留下的四合院,红砖红瓦、方方正正,大片斑驳、剥落的墙体,仿佛在无言宣告着那个特殊年代残存的痕迹和气息。
长长的展厅里,不仅陈列了许多当年他们用过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和照片资料以及关于五七战士、他们的后代小五七战士(“向阳花”)的翔实图文介绍,还有他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留下的一篇篇激荡人心的作品。
挖掘名人资源、活化故居遗址,是咸宁近年来文化保护工作中可圈可点的举措。咸宁自古人杰地灵,向阳湖文化、钱瑛故居、钱亦石故居、澄水洞旅游区、嘉鱼春秋战国精品博物馆、渔船博物馆……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历代风流人物的精彩故事。
3 古街如画
融汇古韵新风
“走进赤壁市的羊楼洞古镇,就有阵阵青砖茶香扑鼻而来,万里茶道的起点——赤壁羊楼洞明清古街果然名不虚传。”来自江西的游客张崇明漫步于蜿蜒的赤壁羊楼洞明清古街青石板路上,追寻着历代运茶“鸡公车”碾出的足迹,不禁感慨万千。
羊楼洞明清古街是我市最具传统风情的老街之一,羊楼洞的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由于年代久远,街面的石板都是圆润光滑的,宽约4米,长2公里多的羊楼洞石板主街,伴有数条丁字小巷,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青石板路两边矗立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其中不少有着上百年历史。
紧邻明清石板古街的是中国青砖茶博物馆。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青砖茶的故乡”和“万里茶道”3个部分,分别从历史源流、经济沿革、文化交流等视角,展现了茶叶的起源、制茶工艺的形成、茶文化的发展等。青砖茶的制作工艺、万里茶道贸易线路的变迁等,也在馆内呈现。
夜幕降临,古街上愈发热闹。走在古街上,街道两边挂着红灯笼,店铺酒旗招展,灯火璀璨,炸豆腐的油锅滋滋作响,游人们手里拿着黄酒、冰棒,在一家家老字号和特色小店间流连。
古镇街景,早在千年前的宋代,赤壁青砖茶已有文字记载。这里明清时期随茶而兴,因茶成市,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明清以来,赤壁青砖茶沿着“发于赤壁羊楼洞古镇,北经蒙古国乌兰巴托,远抵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在数百年内行销多国。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羊楼洞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镇,聚集了200多家茶庄和加工作坊,成为国际茶叶贸易名镇。
看到了古镇的新气象,一些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的人也纷纷回到了羊楼洞。有人开起了茶馆,有人办起了民宿,还有人做起了餐饮和旅行社生意等。
不想走很远,古香古色是香城古街也能满足你“想穿越”的愿望。这里吃、喝、玩、乐、购应有尽有。石板路、流水桥……这条古街已形成特有的咸宁文化韵味,浓缩着承载着咸宁文化的古往今来。
香城古街是我市政府重点支持项目,由湖北远升集团倾情打造的蕴含荆楚千年历史文化古色古香旅游名街,整合了多种资源。高水平的综合规划,合理的多元化业态,开放便利的交通格局,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来此休闲观光,饱览鄂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