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红色驿站帮忙,没事去小站坐坐。”眼下,咸安区的基层群众正在分享“红色驿站”带来的福利,小小驿站成为越来越多小区的“新地标”。
打造温馨“歇脚处”
10日,天空下起了雨,咸安区浮山街道发改小区的“红色驿站”,一群货运师傅前来避雨。“欢迎欢迎,来,先喝杯热水!”社区工作者笑着迎上前。
“干我们这行的,在外面经常一跑就是一天,水都不敢喝太多。现在累了能喝口茶歇歇脚,还能充电、避雨,真好!”正在给手机充电的司机吴师傅不禁感叹道。
咸安区货运司机有3106人,其中党员司机有42人。如何解决货运司机长途奔波、疲惫至极时却没有一口热水、没有一张床歇脚休息的问题?
今年3月以来,咸安区调研统计的“红色驿站”问题需求清单共有186份,主要集中在充电难、喝水难、热饭难等方面。随着“红色驿站”的硬件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其服务质量也不断优化。
咸安区温泉街道十六潭社区书记郭芬芳介绍,为了让这群“赶时间的人”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累了歇歇脚,天气热了能吹吹空调电扇,手脚擦破能有应急药,几乎每个“红色驿站”都配置了桌椅、饮水机、充电桩、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
在安欣物流大停车场旁有一栋4层楼的建筑,内设篮球场、阅览室、淋浴盥洗间、床位、电视等。来往路过的货运司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司机之家”,可以提供免费体检、急救培训、困难党员司机走访慰问、货运物流信息共享等“十个一”服务。
搭起便民服务“桥”
“这个驿站真不错,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9日上午,咸安同心路社区环卫工人李大姐坐在社区新建的“红色驿站”里,连连称赞。
不仅李大姐,社区居民也对新建的“红色驿站”赞不绝口。“上次去接孩子放学时,突然下大雨,还好这里有伞。”居民吴海霞拿着一把伞来到“红色驿站”,将伞放回原处后,感慨地说道,“现在政策真的好,驿站为居民们提供了方便。”
居民口中的红色驿站,是同心路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结合红色物业,补齐社区阵地建设短板,提升阵地服务精细化水平,为居民建立的一个集便民服务、居民议事、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驿站”。
当日上午,记者走进红色驿站,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子内,设施齐全,包括政策宣传、红色书籍阅览,同时还配备休闲桌椅、饮水机、急救药箱、充电宝、口罩、雨伞等物品,可为居民、环卫工人等提供便民服务。
“‘红色驿站’的建成,搭起了社区和居民沟通的桥梁。”同心路社区负责人表示,“红色驿站”不仅是小区红色物业的活动室,也是邻里间的活动场所,更是党群面对面的连心桥、基层问民情的联络站,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释放驿站大能量
永安街道是咸安区的老城区,居民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和自建房居多,商业街区集中在渔水路银泰百货处,商铺众多。
“600余户商户要赶着上货出货、赶着接孩子放学、赶着回家做饭,征求商户意见并利用闲置商铺打造的‘红色驿站’有效解决了孩子无处去的难题。”渔水路亿丰农商贸市场党支部书记汪勇说。
永安街道文笔路社区关音巷小区有居民267户900余人,由于无物业管理,曾一度垃圾无人清理,邻里纠纷无人调解。2020年,小区建起了党支部和业委会,开启居民自管模式。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社区联合8家市、区两级创文包保单位,将小区内一处120余平方米的居民闲置房打造成关音巷小区“红色驿站”,让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有了固定场所开展工作,群众不出小区就能解决问题。
除了空间距离上近,驿站坚持“办事不用跑、党员家中找”工作原则,开展党员联户活动,拉进党员和居民心与心距离。
在驿站党员联户公示牌上,小区的51名党员联系267户居民,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民情收集、答疑解惑、实事办理等综合服务,切实将“红色驿站”建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凝聚党员群众的共享家园,推动各项服务向小区延伸、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去年以来,“红色驿站”已为小区居民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数十项。
如今,咸安区已有119个“红色驿站”投入使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从暖心服务站点到党建工作品牌,“红色驿站”正不断释放“凝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