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点心。
古时候,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用作祭祀品。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其外皮呈青色,色如碧玉,由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制成,口感糯韧绵软;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且悠长的清香。
这样的时令小吃,在家就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准备糯米粉一小碗,小麦淀粉少许、咸蛋黄8个、肉松 少许,再备些沙拉酱、柠檬汁、艾草等。
咸蛋黄抹上白酒,放入160度预热好的烤箱,烤10至15分钟,直到蛋黄表面滋滋冒油。
用勺子将咸蛋黄压碎,加入肉松、沙拉酱一起拌匀,因为蛋黄和肉松都是松散、且干干的,所以加一些沙拉酱不仅味道更好,还可以帮助肉松和蛋黄的混合。
最后再加入一些柠檬汁,让馅料吃起来更清新解腻。将馅料拌匀,分成一个个小团子,搓圆备用。
接下来是青团的“灵魂部分”。清明前后的艾草是一年中最好的,采摘一把新鲜的艾草,剪掉坏叶杂草和老枝,只要肥厚的茎叶。清洗干净,烧开小半锅清水,将艾草放入沸水中2分钟至稍软后,放入料理机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成艾草汁。
将糯米粉和小麦淀粉混合均匀,再将艾草浆一点一点地倒入,然后用手抓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加到粉里的艾草汁一定要足够烫,这样烫好的面团才有粘性、更柔软。
将糯米面团分成一个个的剂子,擀开,把馅料放在青团皮中心,然后用虎口包住,一点一点把它封口收紧,搓圆,青团就做好了。
如果没有艾草,也可以用抹茶粉调色;懒得做馅料,也可以买来红豆沙代替……办法是灵活的,重要的是制作过程中的那份仪式感。
陆续将青团全部包好,蒸锅中装入半锅清水,放上蒸格,垫上防粘油纸,再将青团放在油纸上,盖上盖子,大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
蒸好以后,在青团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油,这样青团表面看着油亮亮的,而且拿起来吃的时候也不会粘手。咬一口,清软香甜,回味悠长。
春季出游时,带上几个青团赏味,有一种春日仪式感。动手做一份属于自己的青团,和家人一同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