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担使命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局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监管和服务两手抓,严防、严控、严管“四大安全”风险,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2022年亮点成绩
两项工作被纳入国家级试点。企业自主年报公示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纳入改革试点,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城市顺利获批。
药品和营商环境考核实现大幅提升。药品考核进入全省第2名,实现历史性突破;赤壁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四个市场监管先行区改革事项获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承担的营商环境指标中的企业开办、知识产权名列全省第六名;食品、质量、特种设备、双打工作考核均进入第一方阵。
知识产权荣获3个金奖和1个国家示范区。赤壁青砖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筹建;咸宁企业湖北浩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历史性突破首荣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黄袍山油茶荣获湖北地理标志大会金奖,赤壁青砖茶和黄鹤楼酒荣获“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
市场监管、药品安全工作两次在全省会议作经验交流。
药品、质量、计量、信用、广告、扫黑除恶、公平竞争审查、双打、消费维权等13项工作在全省作交流发言或排名第一,全省系统法治建设考核进入优秀行列。
守牢疫情防控与四大安全底线
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保稳定。对全市987家药品零售企业实名登记销售“四大类”药品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排查相关冷链食品企业25537家次。
药械化监管取得历史性突破。药品工作在全省作交流发言,市局、通山县局、通城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业绩表彰单位。
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取得成效。全市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350家,查封特种设备35台(套),办理案件60起。编制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手册》获得省局肯定,基层站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标准化工作获国务院安委会肯定。
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成品油等多类产品专项整治,“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业产品获证企业21家。
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省率先施行企业开办“1050”标准,去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4.26万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达7.24万户,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四。
信用监管成绩显著。去年全市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555次,检查各类主体6979户,检查覆盖率排名全省第1;信用修复、行政处罚公示率均排名全省第1,企业年报公示排名全省第4。
改革成果丰硕。国家级自主年报公示试点暨赤壁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四个市场监管先行区改革事项获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在全省首个建立歇业制度;在全省唯一实行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在全省试点“一事联办”改革事项,实现跨省、市通办。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762家市场主体免于和减轻、从轻处罚2538万元。双打考核满分,被评为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心消费创建平台应用情况在全省排名第一。去年全市12315平台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千余万元。
聚焦公平竞争执法。连续两年在全省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通城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创建工作。开展物业收费专项整治,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市场秩序稳定。195家企业获评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全省率先推行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5家单位和8名个人荣获湖北省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广告监管工作排名全省第一。
知识产权保护高位推进
聚焦培育创造抓源头。全市授权发明专利233件,同比增长95.8%。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
聚焦转化运用添活力。发放专利转化奖补90万元、贯标及双创服务基地项目奖励15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590万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零的突破。
聚焦品牌提升扩影响。举办首届“咸宁市品牌大赛”,扩大本地品牌影响力。黄袍山油茶、青砖茶、黄鹤楼分别荣获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金奖。入选湖北省荆楚品牌培育工程7件,8个品牌上榜“品牌湖北”专栏。
聚焦严格保护强执法。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联动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仲调对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公证服务试点工作。
聚焦服务增效提能力。运用“知慧桥”知识产权转化运营平台,匹配高校院所专利50件,签约转化10件,拨付专利转化补助34.73万元。
标准品牌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在全省2022年政府质量考核标准化工作中排名第一;通山创建质量强省示范县获批。
构建“四位一体”质量服务体系。建成“一站式”服务站所10个,服务引导窗口10个,质量基础设施“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作为全省典型向国家总局推荐。
计量检验工作实现新跨越。首家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检中心(湖北)正式通过国家资质认定考核发证。黑茶产品质检中心、森工板材产品质检中心、桥式起重机械产品质检中心、苎麻纺织产品质检中心等4家省级质检中心相继获得省局验收发文。
全面推进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创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和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均被纳入《湖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推动青砖茶标准体系建设,完成了国标、省标、团标共104项标准体系。获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7个,创历史新高。
食品监管一站式服务促进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高规格举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大会,顺利通过省级模拟验收。明确全市32名领导干部包保A级主体63家。食品安全副校长聘任工作进度全省第一。
助力健康食品饮料产业快速发展。食品产业收入超200亿元。“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价值提升至50.36亿元。建成湖北省首个黑茶检验检测中心。
小作坊提档升级获省局通报表扬。赤壁市市场监管局获评全省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提质壮大行动先进单位,通城县市场监管局北港市场监管所获评全省白酒小作坊“促规范提品质创品牌”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关注民生专项整治见成效。全年部署开展网络外卖餐饮整治、校园食品安全整治等12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经营主体89743户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案例被中国食品安全报评为2022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
党建引领推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30次,集中研讨10次。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广泛走访建立问题清单,走访10614人次,收集小区问题20个,完成“三张清单”18个问题的整改。
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咸宁市个私协会荣获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设立外卖行业党支部,建立外卖骑手温馨服务驿站。依托全市市场监管所建立78个党建工作指导站,覆盖率100%。
专题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开展全市市场监管大讲堂4期,邀请12位省、市专家进行党史、公文写作和市场监管业务知识专题授课,全市系统 4000余人次参训。
勇立潮头谱新篇
2023年,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忠诚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以作风建设年三年行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作风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全市系统将锚定“一个大市场”基础、强化“两个示范市”建设、增强“三个监管”能力、守牢“四大安全”底线、优化“五个环境”的工作重点,聚力创品牌争一流,为咸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筑牢“一个大市场”基础,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进公平竞争政策深入实施。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平台管理,为成员单位分配账号,督促定期录入审查数据。定期开展抽查清理,持续清理妨碍依法平等准入退出、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着力破除“隐形门槛”。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全面贯彻新修订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商品,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保健品、互联网销售、房地产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严厉打击仿冒、虚假宣传、违法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强执法办案力度。统筹推动全市双打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全面开展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专项行动;强化跨区域、跨部门执法联动,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严厉打击仿冒、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开展网络市场专项整治;加大违法广告监测力度和虚假违法广告案件查处力度,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行动。
深化“两个示范市”建设,推动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
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方面,针对省级模拟验收的反馈问题出台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全力做好今年6月份的省级验收和12月份国务院食安办的验收。另一方面,准确把握“两个责任”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扎实推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加速建设食品饮料产业省级中试实验平台,推进青砖茶质量安全提档升级,推动湖北青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全面落实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湖北精品”创建活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规上企业、标杆企业配备首席质量官。做好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工作,积极推进公园城市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进自然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市。
增强“三个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能力
加强信用监管。继续抓好年报公示工作,推行互联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协同监管。加大抽查事项整合力度,确保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强化合同行政指导,着力把咸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推向全省、全国。
加强智慧监管。加快推进“三网一中心”运用,探索法律数据库、案例数据库嵌入“智慧监管一张网”,促进辅助监管执法及决策。推动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的机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法治监管。完善法治建设制度供给,深入抓好“四张清单”落实,持续推进系统执法规范。开展常规执法监督的同时,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全覆盖,努力实现法治建设和职能工作“质效双提升”。通过多方式开展普法学法用法,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提升基层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守牢“四大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严守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紧盯“田间地头”“一老一小”“新兴业态”“进口冷链”等重点领域;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各领域各环节实施全链条监管,深入实施智慧监管示范引领行动;实施食品安全快检能力建设和提升工程,督促基层监管部门加强快检车管理应用和乡镇市场监管所快检室建设。
严守药品安全。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网络非法销售药械等违法行为,突出整治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药品安全满意度测评和宣传。加强药械化监管,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推进医药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联手,在医药产业建立合作研发平台,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产业的创新发展。
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巩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开展老旧电梯、城镇燃气压力管道等专项整治或“回头看”。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一张网建设,在赤壁试点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应用。探索推进963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提升电梯应急救援能力。
严守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做好重点工业产品、涉疫防护产品、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继续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成品油、化肥、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抽检。
着力优化“五个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营造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入开展“新春创业服务月”“育苗”“壮苗”等行动。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推进“小个专”党建两个覆盖。坚持“稳存量、优增量、扩总量、提质量”,做好市场主体“引、育、壮”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开展“一照多址”改革。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广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探索推行“一诺通”准营、“一键通”变更和“一码通”应用,拓展强制注销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加强涉企收费监管,严肃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
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环境。以深化知识产权“五大工程”为基础,重点抓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提升、专利转化、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五大专项行动,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专员培训,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缔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通过两个“六进”,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消费纠纷调解途径。通过“六项内容”开展“六进”宣传,营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做好联动化解多元处置消费投诉试点工作,使各类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建立退休维权先锋队,打造消费维权咸宁品牌。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放心消费示范市、示范街、示范企业、示范商圈、示范村。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咸宁行”活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深入开展“两置”处理机制,把查处违法行为作为促调手段,强化处前、处中会商和信息共用,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