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山是山又不是山?那非得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双子山莫属。近日,历时两年建设的双子山表皮结构封顶,这意味着,双子山最高峰的高度顺利“达标”,达到48米之高。与此同时,它创下国内工程界新纪录,成为中国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首座在软土地基上建起的人工山林。
双子山,诞生于普通市民的一个“金点子”。2017年,上海曾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建议,许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园内建一座山,让游客拾级而上,在山顶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建言被采纳后,一支专业团队迅速组建起来,2020年10月15日,双子山项目开工。
在设计上,它的外形延续上海本土山体形态,外表植被丰茂,内有乾坤。内部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满足公园游客需求。
可以想象,若土壤植被覆盖上去,双子山就会和真山无异,肉眼看去,还有绵延起伏的山脉造型。但造山谈何容易。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双子山项目经理张斌介绍,双子山东侧峰最高,为48米,次高峰高37米。余脉从东出发,一路向西,高度在8米到37米不等。为了给山塑形,支撑结构用的是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钢框架,表皮是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不仅耐久性强,而且重量轻,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PEC组合结构。
专家坦言,如今,工程师能快速把“金点子”变成现实,得益于建造技术的发展。在双子山项目里,用到的工业化技术、二次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还有数字化技术,含金量都非常高。
双子山落成后,山体将以松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原型,还原自然野趣的山林溪瀑,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供市民观赏。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李亚明介绍,双子山建成后,高度仅次于佘山。内部结构除了一、二层的停车库,四、五层还有展区和展馆。目前,双子山在表皮结构封顶的同时,已完成表皮覆土30%,绿化种植10%,争取明年全部完成,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
“双子山整体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山体部分苗木有5000多棵,需要在明年春、秋两个种植季节完成,确保市民2024年能来世博文化公园爬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双子山项目经理易卫军说,双子山山间设置曲幽步道,供市民散步休憩;最高峰还设置观景平台,可远眺浦江两岸美景。
上海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管韬萍介绍,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放后,截至目前已迎来近百万名游客。双子山在今年年底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后,明年钢筋水泥土上即将绿树成荫。根据要求,2023年年底公园南区将基本建成,2024年全园对外开放,届时将展现出世博文化公园的“完整版”。
(原载《解放日报》,作者为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