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的“护工”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吕蓉 通讯员 石敏 饶蓉

  “这屋里整整洁洁哟。”9月16日,赤壁市赤马港街道劈精村党支部书记邱海燕将一提牛奶放在孙太房间床边桌上,俯身查看孙太的手和衣着,“先前指甲又长又黑,胸前衣服黑得发亮,真得感谢老党员,把孙太打理得干干净净。”

  “别说那话!邻里帮助也是应该的。”齐耳短发、发色乌黑的周七元声音洪亮,贴身坐在孙太身边,麻利地拆开一盒牛奶,插上吸管细心地喂着孙太,“一次不能喝多了,要少量多喂。”

  孙太今年83岁,独居在劈精村凤凰嘴,因年老体衰加之视力、听力残疾,今年4月份后逐渐失去部分自理能力。一场照护孙太的接力赛在劈精村悄然拉开。

  “发现她不怎么做饭后,我们几个老伙伴谁家煮了点汤谁家就送一点。”罗秀珍等邻居最先察觉孙太身体的异常,但她们也都是留守老人,对于孙太的照顾有心无力。

  邱海燕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孙太的身体情况,有6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老人自发当起了孙太的临时“护工”,邱海燕立刻想到这些老人给孙太送饭要经过一段不平整的石子小路。

  “老人们送饭路上不安全。”邱海燕安排村里民政专干每天上门探视孙太,自己每隔两天就上门去看望,村“两委”也轮流当起了孙太的临时“护工”。

  8月份,孙太身体每况愈下,开始长期卧床。

  “这些为孙太送饭的老人们的善举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深思。老人们送饭路上的安全谁来保障?怎么才能让孙太得到长期又周全的护理保障?”邱海燕决定召集村组组长、村民共同商议,为孙太物色一位乐于奉献、长期稳定的护理人员。

  好巧不巧,为孙太寻找“护工”的“村湾夜谈”在老党员周七元家的屋场召开。当时,周七元并不在家。

  “她是个热心肠,谁家有难处都帮。”

  “她有耐心,她婆婆卧床的时候,她不晓得伺候得多好。”

  “她性格开朗,做事风风火火。”

  孙太的稳定“护工”合适人选大家早已心中有数,纷纷向邱海燕推荐了周七元。

  “这不是一般的献爱心,还要身体好、懂护理。这事搁谁身上都是个难事!”邱海燕打通了周七元的电话。

  “我行!我有伺候老人的经验,请组织放心!”周七元二话没说就接下了活,“多搁一把米的事。退一万步说,我‘在党五十年’,今年‘七一’组织给我授了牌的,这点觉悟我有!”

  在老党员周七元的悉心护理下,邻居老伙伴们的时常陪伴中,孙太的生活保持着平静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