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同缔造 建设美丽乡村
中共新街镇委员会新街镇人民政府

  核心阅读

  新街镇位于嘉鱼县中部,国土面积125.53平方公里,武嘉一级公路贯穿全境,武深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嘉鱼长江大桥在新街交汇。全镇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51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新街镇紧紧围绕建设临江强镇,打造富美新街目标定位,按照共同缔造思路,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着力构建嘉鱼三产融合先导区、商贸物流集散地,有效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省森林城镇、全省卫生乡镇、全省生态乡镇等一批省级荣誉。

  坚持党建引领 为民服务下沉

  近年来,嘉鱼县新街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基层一线。

  行政服务下沉。整合镇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方面力量,组建综治中心;整合医保中心、人社中心等17个部门和职能办公室资源力量,集中办公,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分别明确1名副书记兼任主任、1名副科级干部负责日常工作;严格执行“陪访”“帮办”等制度,对群众来访问题、待办事项,限期解决;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定员、定责、定招、定时,采取跟踪督办、及时问效的方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镇综治中心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事项52件,已全部办结;受理群众信访事项95件,办结89件,剩余6件正按计划序时推进。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代办、帮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02项、2380件。

  便民服务下沉。整合村(社区)资源力量,统筹建设村(社区)党支部、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镇8个村、1个社区,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镇派出所结合民辅警巡逻,开展代办服务50余件。

  志愿服务下沉。统筹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组织志愿者,成立9支巡逻队,开展常态化巡逻,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动员20家镇直部门志愿者,采取星空夜话等方式,组织镇区居民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化解下水道管网堵塞、公共厕所管理、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23个。今年上半年,新街镇城市管理位居全县同类乡镇首位。

  坚持项目为王 夯实发展基础

  盘活存量资源。通过梳理,对经营困难停产的企业,坚持“一企一策”,予以盘活,做到既节约生产要素,又立杆见效。永成食品成立于2010年,前期主要生产食用植物油及相关系列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今年1月,我们积极动员永成食品,整合资源,开发生产市场紧缺的黑芝麻糊系列产品。今年4月,黑芝麻糊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日产芝麻糊、芝麻酱、芝麻油等系列产品约4吨,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吨,年产值5000万元。近期,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计划在嘉鱼建设有机芝麻生产基地,首批200亩基地正在开展选址等相关工作。

  引导产业转型。对在疫情、经济下滑双重压力下,能保持运行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转型发展,在求变中赢得发展先机。中诚电器,前期勉强维持运行,我们引导企业与合作伙伴合作,实施隆盛达电气项目,新建3000KVA变压器生产线,预计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利润1644万元,年税收824万元。

  培育龙头企业。对具有广泛市场前景,未来可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或链首企业的,加大培育力度。引导谷神科技投资8000万元,实施二期工程,新建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种子科研中心、种子试验和展示基地,带动周边农民从事种子生产和繁育;引导蓝野生物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二期工程,新建专业智能大棚,配套生产、检测设备,扩大葛仙米生产规模。

  推进融合发展。瞄准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农储、浔味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新街。谋划推进蔬菜主题公园,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特色民宿、农产品游购等新业态,实现农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依托谷神科技、嘉安冷链物流等企业,建立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推进放心农资进乡村、农技培训进田间。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五提六争”要求,人人争当“店小二”,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以干部辛苦指数,换来企业舒适指数。

  坚持群众主体 激发内生动力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围绕城乡结合部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集镇人居环境建设提档升级、农村急需改造修复基础设施、产业振兴、营商环境等主题,由“两代表一委员”牵头,每月单周组织召开一次村民选民座谈会,每月双周组织走访村民选民,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置集体接访日,采取进村湾、进小区、进工厂“摆摊”方式,将服务进到一线,与村民、选民面对面,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呼声,常态化推进察民情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39条,已办结37条,其余2条正在有序推进中。三畈村九十丈桥和过水渡槽项目推进情况列入全市政协协商案例。

  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办。坚持举办“村湾夜话”,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村民代表,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商议村民急难愁盼事务。今年以来,通过村湾夜话商议,各村筹措资金200余万元,疏通沟渠;筹措100余万元,兴修破损生产道路,保障农业生产;社区居民筹措资金近100万元,对镇区排水管网进行疏通完善。

  群众的事情,群众主力干。坚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村民理事会牵头,适时组织村民代表商议重要事项,比如在罗家洲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代表组织村民,就地取材,运用废弃砖瓦等材料,自行建设护院、护栏等基础设施;自行清理房前屋后乱搭乱建。

  坚持常态长效 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群众工作机制。镇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村湾开展工作不少于15天;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走访村湾;各村(社区)网格员、党员每天入户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收集意见建议;民辅警每天巡逻村湾,维护稳定。港东村连续五年无上访、无诉讼、无吸毒、无刑释人员再犯罪、无精神病人肇事“五无”目标,工作经验在全市政法拉练现场会交流。同时,成立村湾党支部,选聘乡贤、退休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建立村湾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志愿服务队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党支部+村民理事会+自治小组”格局。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企业、能人、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发展。依托嘉野公司,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荷塘公园、新上野藕加工生产线,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野藕种植基地3000余亩。依托嘉硕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湘莲5000余亩。

  健全以德化人机制。探索推行孝德文化+平安创建模式,每年由各村组织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子各10名,公示后依托村村响等平台,全村播报,引导群众向身边典型学习。同时,建设孝文化长廊、孝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努力让孝德治村理念深入人心。港东村孝德治理模式得到上级肯定,被评为全省文化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