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稳准快” 落地服务“精实细”
中国人民银行通城县支行

  当前,受疫情持续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极大的挑战和困难。面对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融资受限等方面的影响,人民银行通城县支行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国务院稳企助困政策扎实落地,全力落实人总行23条和省政府22条举措,推动全县企业逆势上扬、行稳致远,全面打造“中部制造业强县”。能动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指导+会商”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存量扩增量,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脱困。截止5月末,全县各项贷款190.48亿元,净增17.19亿元,增长9.92%,增速全市第一。

  注重服务下沉 在“快”字上显真情

  惠企政策传导快。成立金融助企纾困工作专班,及时制定惠企政策宣传方案,通过云上通城、通城发布等自媒体平台宣传金融纾困政策,主动走进县7个工业园区,为306家企业送上《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手册》,上门宣讲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开通退税业务“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为200多家企业办理留底退税7293万元。推动退税政策精准落户。

  货币工具导向快。强化政策工具正向激励作用,加大对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工具,为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1笔,金额24565万元,发放普惠小微支持工具激励金215万元,撬动法人银行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98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350余户,加权利率不超过4.61%。综合运用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贷款等模式,累计为企业减免贷款利息5193万元。

  重大项目推进快。常态化开展“行长跑行业”活动,主动对接县直行业主管部门和经济组织13家,收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融资需求清单,纳入全省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模式,解决康瑞中药材项目融资1.5亿元,推动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通城。

  加快政策落地 在“准”字上出真招

  助企纾困对接准。积极落实湖北省金融助企纾困“1+4”方案,重点围绕、交通物流、批零住餐、外贸、文旅行业开展专项行动,摸清行业受困主体名单,梳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三项清单,联合县直部门召开专场纾困对接会,分行业为受困主体提供信贷支持。

  信用培植定位准。按照授信类、培植类、关注类开展信用培植工程,对23家有抵押、有担保的存量贷款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政策工具给予金融支持。拓展融资渠道,针对无抵押、无担保等企业,用好线上融资产品,持续跟进征信不良的企业,邀请金融专家做好融资辅导,着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已成功培植企业13家,解决融资需求3946万元。

  为企解难决策准。组织“金融服务早春行”“女行长牵手女企业家”活动,开通受困企业融资诉求通道,为232家企业发放贷款21亿元。用好再贷款、无还本续贷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发放专项支农再贷款2200万元,引导农商行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英皇酒店办理续贷工作,下调贷款利率至5.5%以下,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66万元。

  强化质效提升 在“高”字上见真功

  金融服务质效高。培育“愿贷、敢贷、能贷、会贷”模式,推行“四张清单一承诺”金融服务承诺机制,在全县46个银行网点公示授权、授信清单和金融服务承诺书,累计向贷款申请人发送受理回告清单5000余份,对18笔不良贷款落实了尽职免责要求,大大压缩贷款审批环节和办理流程,将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审批环节压缩至4个,提交材料数量减少至7项,办理时长由9天减少为5天,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融资平台效率高。引导金融机构应用推广“楚天贷款码”“咸融通”和动产融资平台,多渠道、多场景加大布码推广力度,利用推广线上301服务模式,实现3分钟申请、零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用好线下办结的1351办贷模式,力促企业1日申请,银行3日尽职调查、5日授信审批、1日放款,大大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帮助656家企业实现融资,获得贷款14.32亿元。

  精准对接成效高。运用交通物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工具,精准对接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零住餐、外贸行业等市场主体,提供有效信贷资金,先后为14家餐饮住宿企业办理延期还本4700万元,减免逾期利息30万元;为23家交通运输企业发放贷款230万元;引导银行对10家外贸企业下调利率3个百分点,累计发放信用贷款1200万元;向18家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资金1.5亿元,支持瑶族村、善缘谷等乡村旅游景点落地,带动周边乡镇近3000多人就业发展。

  推动服务创新 在“好”字上暖民心

  创新融资产品红利好。强化金融创新压力传导,创新推出排污权、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发放全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100万元,全县首笔知识产权贷款300万元,盘活受困企业“沉睡资产”,解决企业无抵押物难题,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权益、知识产权带来的融资红利。

  科创金融手段应用好。运用人民银行科创再贷款工具,指导邮储银行通过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两项证书为企业办理融资,向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实现了咸宁市首笔专精特新-科技信用贷落地通城,主动对接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有融资需求的10家企业发放科技信用贷8130万元。赋能科创金融,引导金融机构为三赢兴、平安电工提供授信额度4亿元,助推两家科创企业实现IPO上市。

  创新信贷模式效果好。建立青创贷接待室,加强团县委、人社局间部门联动,引导金融机构推出1234融资服务模式,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贷流程,扶持993户青年创业发展,发放青创贷1.94亿元,助力青创贷成为本地市场一款“炙手可热”的明星信贷产品,受到团中央表彰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