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杭焰,点燃孩子心中火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在通山县迎宾路小学四年级5班课堂上,孩子们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着黑板、兴致勃勃学着《鸡兔同笼》,胸前的红领巾,仿若一团团小火苗,充满朝气和希望。在孩子们中间,正在授课的数学老师徐杭焰更似一把火炬,用心用情传递着光和热。

  今年5月荣获通山县十大教学标兵的徐杭焰,人如其名,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爽爽利利,25年的执教生涯,让她的教学思路越发灵活多变,但不变的,还是那颗照亮自己、温暖孩子的炽热初心。

  她教书育人,更成风化人

  时间回溯到2019年秋季,在开学两周后,心细如发的她忽地发现,其所任教的六(1)班里,少了一人。

  “是吉昕(化名)同学,她怎么没来上课?家里出什么事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怀揣着焦急与牵挂,徐杭焰在放学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吉昕的家庭住址,进行家访。

  原来,吉昕因为身患疾病,双腿行动不便,因为失去双亲,外婆又仅有公益性岗位的收入,家里实在难以支撑医药费,被迫停药后只能瘫痪在床。

  眼前的一幕让徐杭焰既心酸更心疼,她当即拿出500元递到孩子外婆手上,语重心长地说:“读书,是这个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现在国家政策好,请相信我,她一定能重回课堂,我会负责到底!”

  在她的积极反映、四处奔走下,一场爱心接力在小城里展开,部门重视、学校支持、社会关注,很快,吉昕被送往武汉协和医院,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经过数月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

  而在此期间,每逢课余和休息,徐杭焰都抽出时间鼓励孩子,为吉昕补上落下的课程。

  吉昕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纵使经历诸多波折,在当年学期末,她还是考出了94分的佳绩,并且可以起身行走。如今,吉昕凭借成绩优异,进入通山一中初中部就读初二,虽然偶有不适,但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

  多年执教生涯,徐杭焰还帮助了不少困难学子,但面对家长的感谢、社会的赞誉时,她总是这样说:“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不仅肩负着养育自己子女的负担,更是要‘哺育’着天下的孩子。”

  她是数学老师,更是教学多面手

  1997年,徐杭焰从蒲圻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通山县洪港镇沙店中学,又先后到洪港小学、通羊四小任教。在教育资源供给还略显紧张的年代,“跨界授课”是常态,这就更需要老师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

  在音乐“老本行”,她五次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多次撰写论文获奖,07年被评为湖北省“音乐优秀教师”。“虽然音乐过去被称作‘副课’,但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努力,就能焕发孩子们的美学素养,激发每一颗‘种子’的无限可能。”徐杭焰说。

  在数学“新领域”,她又从零开始,一方面向前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刻苦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她所执教的班级内,数学成绩十几年如一日地名列年级前茅。省优质课获得者、市骨干教师、加入咸宁市金艳荷名师工作室,无数次为偏远地区孩子送去最新潮的数学课,在这条新赛道上,她越跑越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孩子们难以重返课堂,让学校的正常教学蒙上阴影,还是那个已经被称作“资深老教师”的她,第一个打起了线上平台的主意,再次从零开始,学习软件操作、直播技巧,成为全校首位向学生们网上授课的老师。

  语文老师、音乐老师、数学老师、“线上”老师,不管在哪个岗位,什么环境,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徐杭焰始终保持着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她相信,只要夯实基本功、厚植责任感,就能够出色完成组织交办的任何教学任务。

  她培养本领,更培养兴趣

  “我常认为,对我教学水平的最大肯定,不是各种荣誉和奖项,而是来自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家长们的认可。”徐杭焰告诉记者,一个好老师,一定会有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课堂。

  徐杭焰的学生宋华邦直言:“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太有意思了。”

  在徐杭焰的教学思路中,面对小学生这一活泼的群体,必须拿出个人魅力和精湛的教艺,找准孩子们关注的点,进而吸引大家听讲。

  就拿《鸡兔同笼》这一数学趣题来说,如果生硬地向学生传授假设法,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徐杭焰的做法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解题策略,在策略多样化中体验最优思想。

  觉得“有意思”的还有程彬展同学,从进班时数学测试不及格的“后进生”,在半年后,却养成了热爱学习、有难就问、提前预习、自研奥数的习惯,变化之大,让家长在感激之余也啧啧称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兴趣离不开日复一日的锤炼本领。徐杭焰告诉记者,只有在每一节课、每一次批阅、每一项任务上尽心尽力下苦功、勤琢磨,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徐杭焰仍在教学一线,而她也将长期坚守,以无愧于学生、家长、学校为信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