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资源更好服务群众
本报特约评论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对于城市来说,建设与管理,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如何解决好各类“城市病”问题,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最大化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非常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停车看似小事,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与百姓幸福息息相关。“停车难”是持续热议的话题,也是影响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问题,破解“停车难”是民生考题,也是政治答卷。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城区公共停车位面临着数量和结构双重矛盾:一方面是大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供需错位,部分停车位被闲置或被占用,导致车辆违停、混停、乱停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城市形象。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8598个、中心城区停车泊位达82558个,未来三年还将新增8.5万多个停车位。同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共停车位实行分区域、分时段计时收费,有效缓解了市区“停车难”问题。

  依托公共资源建设的停车位是全体市民共有的公共资源,但不是免费资源。公共资源的平等享用,是衡量城市文明的基本标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我市实施的停车位分类收费,不是简单为了收费而收费,而是通过合理收费来引导公共秩序,是对公共资源公平合理使用的有益探索,是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是为了优化服务,实现有机循环、有效管理,让公共资源更好服务群众。

  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对市民停车行为进行调节规范,让有限的宝贵的公共资源付费使用,既是公平正义之所在,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避免公共资源被滥用、被挤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人共享”理念。同时,通过合理收费这根经济杠杆,引导市民增强现代城市意识,转变消费观念,追求绿色低碳出行,让市民在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现代化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中诗意栖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可见,这既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的明智之举,也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和基本追求。

  当然,科学合理设置停车位和收费标准,需系统思维、综合施策,进一步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强化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收费标准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确保依法依规停车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机动车违停的整治和处罚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

  当前,我市正如火如荼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停车位正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务实举措。要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通过持续不断解决如“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汇聚起“共建共享”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执笔: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