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从曾经脏乱差的“问题生”,到如今成为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模范生”,咸安区永安街道阳光社区宏宇小区是怎么做到的?3月15日,记者走进宏宇小区采访。
党建引领,走出“第三条路”
刷黑的路面干干净净,连犄角旮旯也难看到一片垃圾。车辆停放有序,房屋虽颇有年代感,但不显凌乱,单元楼前点缀着花花草草,几位老人坐在大树下闲聊……走进宏宇小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样温馨美好的画面。
“我们小区是‘三无’小区,是‘老旧改’的政策让小区大变样。”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熊启福介绍, 宏宇小区原为咸宁市第二制药厂职工宿舍,已经有30多年历史,目前居民198户。2004年企业改制后,小区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破损,违建严重。2018年,小区进行了旧改,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颜值提高了,内在也要改变才行。光有‘形’,没有‘神’,日子一久,难免‘打回原形’。”住户们都知道,小区后续管理要是跟不上,旧改等于白改。然而谁来管,又是一个难题。
通常老旧改小区的管理会采取引进物业专管或托管的模式。但宏宇小区住户大部分是下岗职工,收入较低,承担不起请物业的成本。
“政府帮我们改善了小区环境,我们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不等不靠,自己的家自己管理。”熊启福说,大家伙儿一合计,选择了走“第三条路”——居民自治。
小区成立了党支部、业委会,熊启福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由业委会负责管理小区,承担保安、门卫、保洁、维修等角色。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宏宇小区终于有了红色物业。
民主自治,共建美好家园
小区自治,怎么才能管好,让群众满意?
“要有一颗‘公心’,才能换得民心。”熊启福说,党支部、业委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切从为居民做好服务出发,在小区管理上,逐渐摸索出一套经验。
一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发挥和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去年,全体居民投票评选楼栋长和优秀志愿者、“五好家庭”。“我们制定了民主协商调处机制,涉及小区管理的大事小事都会征求居民意见。”熊启福说,小区各项收费也都是业主一起商定的,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才能凝聚最大合力。
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小区管理需要成本,钱从哪来?在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小区收取停车费,居民每月20元,外来车辆每天1元;按面积收取0.2元/㎡的卫生费;对外出租活动场地收取场地费。小区卖废旧物品的钱也被攒起来。
公共资源产生公共收益,最终用于公共建设。去年,小区投入1500元用于消防设施更新,投入5448.5元用于维修改造。而这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清清楚楚地张贴在宏宇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大门上。
在党支部、业委会办公室,熊启福拿出一摞摞捆扎好的账单。从2018年起的每一笔账都保存着,随意翻开一页,小到一节5号电池都记录在册,每一张账单都有出纳成首珍和支书熊启福的签名。
“去年收入4万元,加上前年的盈余,最后结余3.7万元。”熊启福说,账目公示公开,给居民一本“明白账”。记者注意到,业委会使用的纸张还是以前厂里发的老材料纸,熊启福说:“平时开支能省就省,有些小开支我们私人掏钱。公家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三是服务用心,真情为民,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小区9栋住户李扬是外来户,一开始对小区没有归属感,小区卫生费也不愿意交。去年,李扬父亲住院,党支部带着慰问品上门看望,李扬一家十分感动,连连道谢。“不管哪家有人生病住院,哪家需要帮助,我们都尽可能关怀、支持,让他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家庭。”熊启福说。
脱胎换骨,形成治理经验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这个老旧小区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宏宇小区管理井然有序,居民的思想认识正在一点点改变。小区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人人管,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党员率先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在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挂着一张《宏宇小区红色关爱分布图》,标出了党员户、低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病重等家庭,党员精准帮扶特殊人群和家庭。疫情期间,小区党员志愿者争相承担值守任务。72岁的老党员周德顺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就主动参与小区值守,坚守55天。85岁的老党员刘琨捐出3000元,作为特殊党费用于抗疫。
居民张俊霞是老住户,她说:“有时候散步看看小区事务、支出的公示,大事小事我们都知晓,对小区管理满意、放心。”
张俊霞说:“小区越来越好,大家精神面貌也变了,这么美的家园,我们当然自发维护。”
一些住户在公共区域种花养草,自发装扮小区。小区内种有栀子、桔子等绿植,开花结果时无一人采摘。“桔子成熟了,最后还是我们摘下来放到活动室给大家吃。”熊启福说。
“宏宇小区以党建引领民主自治,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也减轻了政府负担,还为创文添彩,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永安街道阳光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桃英说。
熊启福表示,下一步要做好党支部、业委会的传帮带工作,促进小区可持续发展。在进一步探索方法的同时,也阶段性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