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头绳也要统一# 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南郑州市高新区某小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如居家隔离期间开家长会要求全体学生穿校服,平常上学要求女生佩戴统一颜色头绳。在这名网友看来,可以理解不让佩戴夸张头饰、统一发型,但统一到头绳不能理解。
微评:完全当得起“吹毛求疵”四个字!《中小学生守则》等规定有明确要求,小学生着装的基本原则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没有任何条文对女生的头绳颜色做出约束。该校的做法是为了规定而规定,甚至是故意刁难,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不好吗?
●@宁波日报:#禁渔# 今年3月1日起,浙江的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八大流域将首次统一禁渔,涉及8大干流和64条支流,主要实施禁止除娱乐性游钓以外的其他所有作业方式。
微评:禁渔是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规定并未一刀切,而是将“娱乐性游钓”排除在外。这是一种务实求真的政策导向。一是渔友垂钓,与网鱼电鱼等作业有本质区别,不是一个量级;二是游钓随机性太强,难以禁绝,不具备可操作性。当然,也希望钓鱼爱好者们都有环保意识,共护水清鱼美。
●@北京青年报:#智能家电适老化# 每天看看《新闻联播》,每天两集电视剧,这是很多老人晚上的生活节奏。然而,很多家庭更新换代后的智能电视对老人们并不友好,不知道怎么开电视,不知道怎么用电视,成了老人们的困扰。求助子女却发现,有些时候身为中年人的子女也不一定弄得明白。
微评:智能家电适老化,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很简单,或者是开机就是电视频道,直接可以换台;或者开机就是视频点播界面,可以点播自己想看的电视剧。这并不要厂家在硬件技术上升级,只需要一个启动引导程序,再有人帮忙设置选择一下就好。
●@半月谈:#随缘社交# “一个人没什么不好。”25岁的小程刚刚硕士毕业,听从父母的建议,在老家当了一名公务员。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朋友圈子也相对简单。父母经常催促她多走出去交友,谈个男朋友,但她更愿意下班回家,研究菜谱,做做手工,追追剧。“出去和陌生人‘尬聊’,我的‘社交恐惧症’都要犯了。”小程说。
微评:现代社会中,原子化生存的确是一种趋势,但也没必要太过渲染。这些随缘社交的年轻人,大多有一份相对稳定安逸的工作,生活圈子小,才有大把时间宅在网上,因此网络上类似的声音和样本更多。而现实之中,还有很多年轻人奔波在路上,为业绩和订单忙忙碌碌,他们没有时间宅,没时间发帖吐槽,也没那么“社恐”。
●@中国青年报:#“双减”之后#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项“你最关心哪些两会议题?”调查。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关注的各类两会议题中,教育的关注度排在第二,仅次于就业创业。78.4%的受访者关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效。
微评:教育是百年大计。“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课业负担,但在升学压力仍在、优质教育均衡化还需努力的情况下,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并未消除。因此,“双减”之后如何“提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命题。期待两会上传来更多好声音。
●@中新网:#食金之风# 金箔蛋糕、金箔冰淇淋、金箔刺身……近年来,“食金之风”受到部分消费者追捧,一些“金银食品”被热炒,个别添加金银箔粉的食品售价高达数万元,甚至有商家宣称食用“金银食品”可以“行大运”“发大财”。
微评:抛开法律法规不谈,仅从科学角度,这些金银食品就是新款“智商税”。金和银对人体并不具备营养价值,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带来健康风险。那么,除了猎奇和炫耀,吃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澎湃新闻:#阅读节# 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拟提交《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 以全民阅读夯实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的提案》。
微评:当下国人的阅读现状,尤其是纸质图书的阅读,并不乐观。多营造人人阅读的氛围,实有必要。
●@央视:#签收认可#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规定,对于“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商品质量合格”“经营者享有单方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等实践中常见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进行了列举,并作兜底性规定,明确有上述内容的格式条款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微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线上消费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但长期以来,商家将签收商品与质量合格画等号,这无异于霸王合同,既侵犯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与现行法律相悖。最高法新规直指消费者网购痛点,为相关侵权纠纷的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