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然风光,旅途中有什么好玩的是游客们最关注的?春节期间,记者来到通城探亲,发现通城皮影戏值得一看。
通城皮影戏,俗称“皮影子”,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通城乡村里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通城各个美丽乡村里,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入夜后,在通城县五里镇的文化广场上,工作人员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拉起一块2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我和亲戚端坐在一排长凳上,挤入当地村民当地。
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一场通城皮影戏开场了,沸腾的人群也突然安静下来。
舞台上,一出白蛇传正在上演。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本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幕布上,一个个皮影人紧贴屏幕,在皮影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车船马轿、奇妖怪兽轮番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还有工作人员配以各种声光音效,让表演场面更加奇幻,真切动人。
通城皮影戏以地道的鄂南土话,夹杂着湘北方言和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方言土语等,唱词为“五五七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种句式,幽默风趣诙谐,充满乡土气息和民俗风味。
舞台边上,渔鼓筒和云板打板眼,鼓、钹、大锣、小锣、马锣打闹台、间唢呐、二胡和唱腔过门,伴奏乐器应有尽有,节奏分明,声音悦耳。
武打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场面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舞台下,观众跟随皮影戏剧情跌宕起伏,大人们眼花缭乱,小朋友直拍手掌,不时还会有人尖叫一声为表演喝彩。
听当地村民说,通城皮影戏是在清末民初,由陕晋地区传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再由湖北沔阳传到湘北岳阳地区,经湘北地区再传到通城。经过通城人民多年发展和加工,通城皮影戏因其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优雅动听的伴奏而在当地独具一格。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皮影制作考究,皮影技艺难学,现在已经鲜少有年轻人参与,通城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马港、五里镇等地。
通城皮影戏剧目很多,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原先,也有一个敬神打醮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的盛况,热闹非凡。
当地一位村干部介绍,这是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别的地方没有。政府部门现在也有意将通城皮影戏当成当地的文旅特色项目来打造,将通城皮影戏发扬光大的同时,丰富文旅市场,为更多来咸宁旅游的人提供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