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河灯亮了
胡剑芳 (咸安)

  闻听汀泗桥河灯亮了,带着一丝欣喜与乡情,重回家乡汀泗桥寻找梦里乡愁。

  踏上建于1247年南宋淳祐年间的汀泗古廊桥,手抚褐红色的廊柱,感到格外激动和亲切。眺望老街,我的思绪随着风儿飘飞在这座古镇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耳畔似乎传来古街董记马号,陈记衡器号,卢记打铁号等百余老字号生意兴隆的叫卖声……

  在廊桥上小憩,斜座一隅倚栏听风,听着当地居民眉飞色舞地讲桥名的由来:桥头有一名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叫丁四,为人善良,乐善好施,看到以几根木头搭在河面上简易桥让过往行人担惊受怕,特别是汛期河面涨水,木头被洪水卷走,每年总有几个过往行人因此丧生。丁四暗下决心,用毕生积蓄修桥的美丽故事。后人为纪念老人,以其名字为桥命名,后丁四二字被文人加三点水沿用至今。

  让汀泗桥名声大震的应属近代史上北伐汀泗桥战役大捷了。1926年8月26一27日,时值长江汛期,汀泗桥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塔垴山),吴佩孚占据塔垴山有利地形,重军把守京广铁路两翼,加之碉堡大炮重机枪等火力配合,国民革命军多次冲锋都败下阵来,伤亡很大。如何巧战制胜?国民革命军改变强攻策略,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组成先锋队,在当地村农民汪远福的带引下,绕道古塘角从塔垴山后背进攻,配以国民革命军第35团正面佯攻,第36团侧翼伏击,吴佩孚军队腹背受击,仓皇北窜,沿路又遭埋伏在咸宁城,贺胜桥国民革命军重创,溃不成军,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一战成名,成为北伐战争的历史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硝烟远去,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那种“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敢拼敢打,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铁军精神在润物无声中融入了汀泗人民的血液里,留在汀泗人民的记忆中;那奔向黎明的冲锋号角划破历史长空,恰如京广铁路火车的鸣笛从未间断过,好似在时时提醒人民,幸福来之不易,发展脚步莫停息。

  沿汀泗桥顺河而下,穿过醉仙阁,走过红花巷,斜出河面的两棵百年老杨树似恩爱夫妻不离不弃,立在河边多年,似乎在为古镇守望。河的对面,西街一排沿河的三泰行等粮铺,丝绸铺大门紧锁,唯有河边用于抛锚的钩锭还嵌在河边石缝中,给人遐想万千。

  往幸福堰方向前行,一组造型雅致的落雁亭配以九曲观光长廊赫然眼前,多组与汀泗文化相关的楹联悬挂其中,为汀泗河增添无限雅韵。“朝辞洞庭水,晚泊汀泗桥。”冬风轻拂柳条划过水面,和着水面飞翔的白鹭,既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丽,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娇美……

  如今,汀泗政府花五万元用两周时间给镇区600米汀泗河两岸装上了河灯。每晚6点,河灯次第亮起,岸上的灯,水下的影,如梦如幻,流光溢彩中,人们笑逐颜开。古老的汀泗桥精气神正在复苏,古桥古街上笑声多了,人气明显旺了。因为随着河灯一起亮的,是汀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汀泗变美,变强的发展的愿望呀。我想,重现昔日“桥上香车宝马,桥下琵琶弄弦”,街面叫卖不断,游客川流不息的灯光浆影里的汀泗桥繁华景观,脚步应该不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