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
标题导航

今年咸宁经济工作怎么干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编者按

  挑战多重叠加,拼搏赢得精彩。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加压奋进、攻坚克难,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尤其重大。

  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要要求,核心是在“稳”的基础和前提下,能快则快、质量并进,根本是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以更好的“稳”和“进”闯关过坎,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鄂南儿女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着力抓实项目投资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湖北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许泱博士认为,只有不断抓实具有乘数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才能为咸宁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蓄势赋能。

  许泱建议,抓实项目投资,关键要在“有效”上落实,在“精准”上发力,在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上加大投资力度。也只有通过项目投资建设,才能培育更多经济新支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是稳住投资基本盘。在双循环下促进国内市场的重大政策机遇下,围绕国家、省重大规划布局,聚焦资金投向,加强项目储备,争取政策红利,加快谋划实施一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紧抓产业项目投资。根据咸宁市产业禀赋科学施策,一方面要在主导产业上集中资源、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一批过百亿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要有效调配资源,合理布局项目,实现协调发展,特色发展。

  三是实行精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要迅速出击,以目标导向,重点抓好区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对照咸宁8大重点产业链的存量企业,瞄准重点区域的产业集群,进行整团引进,以延链补链强链的理念招商链主和链点企业。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局长肖帆说,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突出拼抢发力、向外借力、向内用力,以“虎”的猛劲、“狼”的拼劲、“蚂蝗”的叮劲,满弦招商,提升质效。

  突出拼抢发力,持续做大项目增量。拼活动策划与项目谋划,用好进博会、中博会、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国家、省级经贸活动平台,开展主导产业专场对接和“一季一集中签约”活动。拼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民企1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大块头”招引。

  突出向外借力,持续激活发展变量。向“大武汉”借力,坚持把武汉作为咸宁发展的引领者、产业的带动力和产品的大市场,下好招商“先手棋”。向本地企业借力,以更优投资环境、更大激励措施,主动服务行业明星和园区龙头,推动想投资优选咸宁、再投资还选咸宁。

  突出向内用力,持续增强落地质量。坚持“亩产论英雄”,算好投入产出账,以投资强度、亩均贡献度、能耗强度、污染排放、未来前景等“五个维度”,强化重点项目研判。咬紧落地见效目标,用好督查“尖兵”,即时督、现场督、全程督,形成传导压力、查找问题、推动落实的综合效应。

  以思想破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我市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方卫兵说,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冲破思想观念的牢笼,才能激发潜力、释放活力,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向新天地。

  崇尚创新,争当改革“排头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和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力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统筹协调,推动产业“集群化”。坚持用协调理念统筹转型,努力攻克“以城带乡”城市不强、“以工带农”工业不强的发展难题,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化、生产链条化、要素集聚化。

  倡导绿色,展现城乡“生态美”。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着力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扎实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厚植开放,实现发展“一体化”。坚持用开放理念促进协同,推动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和幕阜山特色产业带扇面式发展,完善市县间联动机制,促进县际协同发展和毗邻县一体化发展。

  推进共享,织牢民生“兜底网”。坚持用共享理念普惠群众,把群众共富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做好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黄大振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六个聚焦”。

  聚焦监测帮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聚焦持续增收。尤其是脱贫人口增收,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地区持续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建好扶贫车间,用好公益岗位,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聚焦易迁群众后续扶持。发展后续产业,做好后续就业,配套后续设施,搞好后续服务,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

  聚焦项目资产。明晰扶贫项目资产管护责任,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尤其是增值增效。

  聚焦驻村帮扶。组织开展培训,切实提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能力和本领,抓好“五个一”,全面提升帮扶成效。

  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廉洁村居”建设,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促使市场主体大发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用新说,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使市场主体大发展,市场活力大迸发。

  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咸宁市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把工作重心从解决市场主体“准入难”向解决“准营难”转移。

  二是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引进培育壮大工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扩容提质、优化结构,坚持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促进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市场让位、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着力优化政府服务,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网络在线即时监督监测,提高监管效率,为咸宁高质量发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

  工业兴则咸宁兴,工业强则咸宁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郭冰生说,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盯预期目标,加快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突出两大重点,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践行“三向”工作法,即向上争取,充实完善重点技改项目储备库;向下压实,持续开展两月一督查、一季一核查;向内激活,用足、用好、用活市直技改专项资金。实施两化融合提能工程,推广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三项行动,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全面推进产业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等8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动工业强基行动,壮大龙头企业、扩容规上企业、培育特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全面推进企业创新行动,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三是,切实加强四大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加强企业发展环境建设,聚焦聚力民营企业座谈会反映问题,加大协调督办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加强绿色环保示范建设,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市委党校教师廖咏絮说,咸宁要对标先进水平,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直面问题不回避、下大力气补短板,聚焦市场关切,破解经营难点,强化市场主体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一是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作用,用好政企“直通车”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出台既有温度也有力度的政策举措,把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的“店小二”精神融入政务服务中,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应必有果、果必满意”。

  二是营造一流市场环境。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优化服务的加法,压减一切不必要的审批、打掉一切不合理的门槛、简化一切来回跑的手续,让市场主体办事更方便,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加法”。

  三是实施一流人才政策。营商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环境问题。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没有吸引聚集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营造亲商、重商、尊商的社会氛围,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培养一批有情怀、有视野、懂管理的企业家。要打造与一流营商环境相匹配的人才环境,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张力。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要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廖伦建说,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文章宏大而精深,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地筑牢防疫抗疫的万里长城,抓发展促安全,抓安全保发展。

  廖伦建认为,保障和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离不开“发展”与“安全”。

  一是从思想上构建发展与安全的纽带。不因安全而在发展上因噎废食,不因发展而将安全置之脑后。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有国有家、有事有业、有寿有福的基础,是党的事业行稳致远、国泰民安的保障;是对和谐吉祥新年最基本的承诺,是献给党的二十大最好的祝福。

  二是从实践上注入发展与安全的动力。咸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要一鼓作气,再上层楼。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持续发展、平安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怀远虑、警钟长鸣。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工作重点,奋力开创平安、发展新咸宁。

  三是从软硬件上筑牢发展与安全的保障。要同等注重发展投入、安全投入;同等落实发展规划、安全规划;同等追究不发展责任、不安全责任。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要任务落实、工作落地、考核落细。

  本版文字整理: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马丽娅 宋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