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杨”鞭自奋蹄
——记温泉中学优秀班主任杨恒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教室、操场、办公室,三点一线,组成了他的日常工作轨迹。他就是温泉中学优秀班主任、体育老师杨恒。

  拥有25年教龄的杨恒,致力于体育教学工作,他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从事教学工作,我从来没有后悔过。看到学生一点点地成长,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杨恒笑着对记者说。

  雷厉风行,是他

  “老杨”其实不老,但学生们都愿意这么叫他。

  在学生眼中,杨恒不只是体育老师,更是在课余时间与他们照面最频繁的班主任。

  但其实,杨恒一天的教学工作基本都是满的,他解释说:“体育课作业有一点好处,作业检查落于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占据课余时间,老师少了作业批改的环节,课后空余时间还算比较多,所以我能有更多时间去处理班级事务。”

  每次下课铃响,杨恒就会小跑着出现在915班教室门口。今年46岁的老杨笑着说:“不跑不行啊,处理班级事务必须讲时效性。”

  爬楼梯,除了见学生,有时是为了去见其他学科的老师。1998年,杨恒刚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到温泉中学任体育老师。2005年开始接手班主任工作,他天天追着班里几位文化课老师跑,了解全班的学习进度、考试成绩和提分方法。这么多年过去,他的这个习惯依旧没改变,上午第一节课之前,他会雷打不动跑到办公室,向各科老师了解近况。现在,任课老师每次考试后,都会第一时间主动跟他反馈。

  他像父亲一样关注每一名学生。虽然不教文化课,但他关注学生的每一门功课,每一步发展。他帮助英语、语文老师抓学生的“天天清”,背诵、默写;帮助数理化老师一起批改测试卷,让学生尽快得到检测反馈;帮助地理、生物老师对学生进行中考前的复习。

  翻开杨恒的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还会按不同学科进行区分,比如数学计算错误、语文阅读薄弱、书写不规范、知识点记背不清等。笔记内容,有些是来自学生自己的反思,有些是任课老师的反馈,还有他自己的观察。

  奖勤罚懒,是他

  25年下来,杨恒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班里学生的脾气,我都摸透了,他们最喜欢听故事,用比较放松的方式跟他们交流,明显更能听进去。”

  比如,和学生们讲粮食节约时,杨恒会结合自己的故事,讲自己暑假到西部去旅游,发现即使是五星级标准的酒店,饭菜也只有馒头配粥。

  “这说明地区间存在差距,你们随手倒掉的饭菜,可能是其他人一天的食物。这之后引出粮食问题,学生们就记得很牢。”杨恒说。

  当了多年班主任,杨恒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初中和小学还是不同,每年新一轮带七年级时,我每次都会把规矩做在前面,立下了班规和一系列量化评分标准。”杨恒说,除了量化评分,他还会实行奖励机制。

  杨恒解释说,以往学生刚入学时,班里的小家伙们还和小学生差不多,哪怕上课老师站在教室,也经常吵闹。但进入八年级后,班规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同学们也逐渐进入青春期,更在乎面子了,所以他会增加奖励机制,用双轨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杨恒还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优势,潜心设计一系列体育活动。

  如针对班上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凝聚力不强的情况。他设计了“金箍棒”的游戏,把全班分成十人一组,把左、右手的食指伸直平放在棍子下,然后设法让棍子从肩膀的高度下降至地面 ,过程当中,不能用手指勾棍子,也不能够让手离开棍子 ,违反规定则重新开始。

  一开始学生们觉得很简单,可实际操作时总有人手指离开棍子,同学之间互相指责,吵成一片,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这时杨恒让他们停下来,引导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组员的沟通和动作的协同,让他们讨论行动方案。

  重新开始后,有的小组把高个子放在两边,有的将组员分成面对站立的两队,同学之间用语言互相鼓励,最后只有一个小组未能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运作技巧,促进了班级的团结。

  访家问长,是他

  每年家访中,都会有家长对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表达过担忧。

  慢慢地,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有明显的优势。军训时,对学生的队列站姿等要求更高,还能辅助教官,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体育节运动会,可以更好地组织班级活动;时间富裕,可以花更多心思在班级管理上……

  “体育老师班主任可以全盘关注学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杨恒说,现在和家长沟通,他主要会聊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配合也很好,不再有质疑担忧的声音,除了我向他们反馈近况,家长也经常跟我沟通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这么多年下来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杨恒说。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其实真的挺合适,我觉得以后会是大势所趋。除了相对文化课老师空余时间多一些,体育老师这个身份,也让学生和班主任少了距离感。”杨恒说,他班上学生就很愿意和他交流。

  “学生如果成绩不好,或者某门课比较薄弱,就不太敢和这个学科老师沟通,怕老师拿成绩或排名说事。”杨恒分析说,“我和他们聊天,首先关心学生本身,先聊近况,问问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不会一上来就问‘怎么退步了’‘为什么不专心’。”

  刚接班的时候,杨恒发现班级在运动会排名差不多倒数,“我会调侃说,你们一点也不像体育老师教出来的。”我们班学生也打趣说:“老师,我们班有你就够了呀,你强我们弱,这是一个互补。”

  被逗乐的同时,杨恒也觉得学生们的回答有些道理,“我觉得,‘班主任效应’可能的确有影响,但不代表某个学科老师带班,这个学科就一定好。每个班学生的能力特点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还是在于班级管理,主要看老师对学生上不上心。”

  虽然已经收获班级家长的认可,但杨恒不得不承认,对于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偏见,还是存在。“大家常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是反映了一种现象。”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学科,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做出成绩,也需要家长慢慢‘消化’,一起破除刻板印象。”杨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