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行⑥
文明之花遍地开
——赤壁北站社区调研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宝成 镇强 通讯员 但唐静 贺祖清

  城市小区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赤壁市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创新方法模式,助力小区文明创建。

  近日,记者走进赤壁新领地小区,现场感受治理水平大提升带来的文明创建新风尚。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文明素质水涨船高

  9月1日,走进赤壁赤马港街道北站社区新领地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小区一角,一些施工人员正在建设电动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

  “像这样的停车棚,我们将建4-5个,以满足今后居民的停车需要。”小区业委会主任熊新建说。

  新领地属于大型小区,共有2980户,常住居民达到1059户,管理难度较大。

  “前几年,随着小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突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业主怨声载道。”熊新建说,后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小区成立了党支部、业委会和红色物业,小区大小事都有人管理,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小区党支部书记刘德文说,针对停车难问题,小区一方面组织召开“圆桌会”,采用“四民工作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建设停车棚、充电桩,划分不同车辆停车区域,增设、临时征用停车位等方法,解决“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如制定居民公约、张贴温馨提示等方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

  过去,有居民将车停在了消防通道上。于是,物业公司将他们请到小区街坊邻里中心,观看文明创建宣传片,现场进行教育谈话,此后,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以及乱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销声匿迹。

  近年来,北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的“神经末梢”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充分发挥社区和小区党组织引领作用,由小区党支部主导定期召开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小区“圆桌会”,收集小区“需求清单”和群众“微心愿”,协商解决困难问题。

  小区治理井井有条,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居民文明素质也随之“水涨船高”。

  多元共治活力迸发

  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有了这些钱,终于可以把阳台装饰一新了!”近日,家住新领地小区11栋的刘华收到了楼上居民的1500元装修赔偿款,心情特别好。

  原来,因为楼上居民家阳台漏水,导致刘华家阳台吊顶产生霉点,门套也因此受到损坏,一家人经常为此烦恼。

  经过小区业委会委员、楼栋长饶勤的多次耐心调解,两家人达成赔偿协议:由楼上居民赔偿刘华1500元现金用于更换吊顶及门套,如再出现漏水,则由楼上居民负责维修。

  “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是我们做好小区治理的主要原则。”饶勤说。

  这是新领地小区激发多元共治活力、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文明创建的一个场景。

  社区多元治理涉及党政机关、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个主体,北站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带动资源向基层下移,加大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力度,不断推进社区多元治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自开展下沉社区活动以来,赤壁市水利和湖泊局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到新领地小区,上门向居民宣传介绍文明城市创建的目的和意义,听取社区居民对创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号召社区居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宣传只有真正“接地气”,才能“有人气”。北站社区整合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汇聚宣传力量,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出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目前,新领地小区共有党员91人,全部到小区报到,参与“设岗定责”,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小区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争做文明城市创建的建设者、宣传者、参与者,文明创建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