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崇阳新变化
雷世华 口述 徐霞珍 徐功频 整理

  我出生于1932年,今年90岁,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崇阳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崇阳县委书记,1993年咸宁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级调研员退休,早些年住崇阳县休干所,现在农村发生巨变,住农村舒坦、恬静,我现居住在崇阳县青山镇石垅村三组。

  城乡蓬勃发展处处面貌一新

  旧社会,贫穷落后在我脑海深深留下烙印。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叫做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记得我16岁那年,从青山去江西修水县全丰买苕丝,一大清早打着赤脚动身,过高枧,小山界,当天匆匆把苕丝买好,便往回赶,走到天黑,晚上只好在盘山农户家借宿,第二天中午才到家,虽是又累又饿,但一家人的粮食又能吃上一段时间,心里还是舒畅。但穷人做长工、打短工,养不起家,经常吃野菜、榆树皮(崇阳人称冷树皮)。

  刚解放时,只有条件好的农户过年才为儿女缝制衣服。一件衣服家中的儿女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轮流接转。真是应验古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粮食也奇缺,人们吃苕丝、苕渣粑。

  过去,崇阳青砖房很少,几乎都是土砖房,有的是黄泥砌筑,盖上芭茅,遇上风雨,一家老少不得安宁。

  在修建青山水库最艰苦的时候,半个月才吃上一次肉,当时称打“牙祭”,无论在哪个工地只要有大米饭,人人都能吃二三碗。哪像现在,无论城乡,餐桌上几乎天天有鸡、鱼、肉。

  崇阳原有“十字街”,那是什么街,就几条小巷,尘土飞扬。如今,崇阳大道、桃溪大道、迎宾大道、人民大道、电力大道路路相连;财富广场、凯鸿国际城、锦阳国际、崇尚华府、金泰广场、山水天城、十字街财富商城、大集新城等。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壁上流水,树上讲话。”昔日的白日梦,今朝成现实。

  崇阳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道路,繁华的街市,美丽的绿化带,处处都发生了巨变。崇阳县城具有大都市的气息和气派。崇阳农村也一改过去破、旧、脏的面貌。新农村建设、新集镇建设惊艳呈现,农家的小洋楼依山傍水,花草树木,四季常青。

  其实,崇阳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一直紧紧抓好在手中。

  关于植树造林工作,我县按照“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方式大办林业:县办林场、县乡合办林场、村办林场、造林大户。原崇阳桂花林场只有10万亩,后来再拓展了4万亩。林业部非常重视,派专家到崇阳进行技术指导,当年拨款60万元用于建设,并连续享受10年的大好政策。

  1984年12月5日下午3点多钟,胡耀邦总书记到了崇阳县,6日视察了崇阳县桂花林场和县林科所。对林场的生产经营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总书记离开林场时,对咸宁地委书记李其凡讲:“全国要有一万个这样的林场就好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崇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20年,崇阳县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喜添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宜居宜业,山区小城更显魅力。在党的扶贫政策带来了巨惠,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特殊的弱势群体享受到了低保或五保政策,达到了“二不愁三保障”……

  交通四通八达村民拥有小车

  现在的交通建设真是天翻地覆变化,大天城一刻钟经济圈,公路通村通组。崇阳隽水河上建设有10多座桥梁,杭瑞高速、武深高速穿境,我们去大岭看樱花、高枧的旅游公路,原来去一趟金塘高枧,比去武汉都难,山路尘土飞扬,崎岖曲折、颠簸难受,人称骨子都散了架。

  为改善交通,方便群众出行,我任县领导时,曾发动群众在雨山等边远山村修机耕路,只够拖拉机通行。

  我们下乡工作,都搭班车。记得我任县委书记时,当年省财办驻点崇阳,有一次省财办主任到崇阳调研,看到我年纪大,还坐个老式吉普车去青山水库老跟不上,跟我开起了玩笑。我说:“不是叫穷,这样的车子我们四大家领导才一部。”

  省财办主任韩宏树知情后,当年拨了7万元,帮我买了一辆新车。后来,为了方便工作,我想方设法,陆续为县政府、人大、政协买了车辆。当年的县政府办公大楼,就区区几辆小车,如今的新政府办公大楼,公车私车,停车场总是满满的,可谓“车满为患”。

  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社会流行自行车、后来摩托车。早几年,农村人买了小车是新闻,现在,无论城乡,大部分家庭都买了小车,有的一家甚至有几辆小车。

  如今,崇阳农村客运线路,实现了路修到哪里、站就建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从最偏僻的山村进县城不超过1个小时,到温泉走高速只需40分钟,到省城武汉只需1个半小时。告别了昔日靠肩挑背驮,两只脚走路的历史,建成了一个“货畅其流、人便其行”安全便捷的运输网络。

  工业奋起直追具有足够后劲

  “崇阳工业起步晚,抓得紧,发展快,具有一定的后劲。”这是我对崇阳的工业的印记。

  谚语讲,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崇阳百姓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后,我们决定发展工业,要求广开门路,实现遍地开花。首先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崇阳资源,让有条件的农户家家户户办起小工业,开展生产经营。有钱赚,日子有奔头,农户积极性很高,一部分农户的腰包鼓起来了。象白霓的棕床、三山的筲箕等产品当时很有名气。当时要是谁家存款达到万元,叫“万元户”,可不得了,是重大新闻。

  崇阳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四加、四挖、四抓”的号召。即:山上四加:加工木材、加工楠竹、加工茶叶、加工油茶;地下四挖:挖煤、挖钨、挖金、挖石灰石;面上四抓:抓好水泥厂的生产经营、抓好造纸厂的生产经营、抓好化肥厂的生产经营、抓好砖瓦厂的生产经营。

  由于当时生产科技力量落后、交通闭塞等多因素制约,工业发展步伐不快。

  如今,城南工业园区的“四纵二横”让人惊叹。崇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即将达到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有规模企业总数100多家。钒产业、纺织卫材业、绿色光电照明业、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业、机械电子业、印刷包装业、新能源业八大支柱产业雄踞八大产业园区。

  像大家熟悉的食品加工业“众望”小麻花漂洋过海,卖到了美国,稳健卫生材料,畅销欧美。老品牌“慧安”水泥企业昌华实业公司,全年可生产熟料110多万吨,水泥160多万吨,成为崇阳年税收过亿元的首家企业。

  基本设施改善种田增产高效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崇阳是一个农业大县,八山半水分半田是本县的地貌。

  崇阳有很多地方稻田得不到灌溉,粮食靠“望天收”。青山水库邻近磨刀、大眼泉、铜钟、歇马山、金鸡、石井及团山杨家等地,过去人称“团山大坪,鸡公石井,干死哈蟆,饿死老鼠”,“日也愁,夜也愁,有女不嫁华陂头,日舂米,夜车水,坐在水车上打鞋底。”还有民谣称:“大眼泉,小眼泉,荆竹出来磨刀源。要饭吃,等新熟;要肉吃,望过年,可怜可怜真可怜,脚脚绊到葛麻藤!”这些民谣的确是灌溉难的真实写照。

  “建设新中国,改造旧山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既没有先进机械,又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崇阳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精神,改变灌溉难,先后修建起青山等大大小小水库99座。现在99座水库全部除险加固,全县灌溉容量达到5.3亿立方米,旱涝无忧。加上不断农田改造,水渠修建,农田灌溉得到保障。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一点也不假。原来,每个生产队都养有多头耕牛,耕种全靠耕牛,耕牛被农民视为命根子,对偷盗耕牛的违法犯罪行为视为破坏生产,打击十分沉重。一个人一头牛一天从犁到耙不过一亩田。现在,种田靠科技,走现代化、专业化道路。青山镇农民铺前村吴正刚靠机械科学种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他购买大型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无人植保飞机,油菜都是机种机收,耕作土地2000余亩,这是昔日不可想象的事情。

  当年,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早稻轮作,病害严重,产量不高,我们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到湖南学习参观,换上新品种,晚稻产量亩产达600、700斤就很不错,现在种杂交稻、优质稻,但与现在相比差得远,亩产千斤以上是常事,有的亩产达到两千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