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同名电视剧了解到的一本书,追完剧后马上开始看书,因为是对话体,读起来非常轻松,不知不觉间,一本书竟很快就看完了。
长大之后,总是莫名对心理学的书籍感兴趣,可能是对内心世界的好奇,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这本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就很适合你。
听说哲学讨论的终极话题,就是如何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幸福。幸福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获得幸福也是大家都期望的。
但这些年流行“原生家庭”“阶级固化”等话题,似乎在说,你的未来,已经在冥冥之中被过去的事情所决定了。
有些人会觉得,我现在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感情不和的家庭。我现在之所以单身,是因为我的前任做了对不起我的事,让我不再相信爱情了……
但阿德勒却认为,过去的不重要,你怎么看待过去才重要。因为过去是死的,而我们是活的,我们不能被过去所束缚。
过去的东西已经定型,就像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一样。但未来会活成什么样子,还是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和努力。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的需求会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渐渐成长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像小朋友,只在意大家是否都围绕着他转,但渐渐长大,会开始在意亲戚、朋友等外界的看法。
为什么我最好的朋友,她最亲密的朋友不是我;为什么我以为友善的亲戚,在背地里说我不懂事;为什么我信任的领导,似乎不太喜欢我……
有时因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害怕被他人讨厌,为了营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而拼命去讨好他人,其实自己本身并不快乐。
但阿德勒却认为,不用担心被别人讨厌,也不用担心别人的不喜欢。
就像同名电视剧里所说:“大家怎么看我是大家的事,不是我的事,我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我不会在意他人的眼光,而让自己感觉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试想下,别人怎么看你重要吗?只不过是茶余饭后无聊的谈资罢了。做任何的选择,始终要遵照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生活永远是自己过出来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毫无顾忌,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当然是不对的。只是说,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需要有自己的主见,活出自己的性格来。
“我们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其是去迎合和讨好别人的认同感,倒不如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认识真正的自己,接纳真正的自己,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