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不复返 沿岸皆是景
通城推动河道治理精细化

  本报讯 记者刘珊珊、通讯员吴雷报道:6月28日,一夜暴雨过后的荫山河, 水流平缓,水位一直保持安全状态,沿岸的居民都松了一口气 。

  而曾经的荫山河,一旦遇到大雨,就会导致内涝,居民家中经常被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荫山河“水患”问题, 通城县委县政府始终记挂于心。前期投入6000多万启动荫山河一期改造工程,并于2017年底完工,解决困扰多年的内涝问题。

  去年8月 ,该县又正式启动荫山河二期改造、青山路升级改造项目,全长1358米,建设内容为拓宽、加深现状排水河道,增加河道防洪能力;扩宽改造河道两侧现有的机动车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新建人行拱桥4座及相关附属工程。目前,二期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

  “现在政府把河道彻底修建了, 今后就算遇到大暴雨也不用担心洪水浸屋了。”沿河居民胡先生发自内心点赞: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二期改造完成后,一个“河畅、岸绿、路通、景美”的生态河流逐渐形成,标志着荫山河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 现在这里不仅再也没出现水患,还变成了环境优美的风景区。这几天一直在下大雨,但沿岸均没有发生内涝,这是治水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居民刘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