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咸安万人线上线下赶“非遗”市集

  本报讯 特约记者胡剑芳报道:6月12日是全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咸安区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开展活动,万余市民网上网下忙“赶集”。

  上午10时,城区万达广场一楼大厅内,包粽大赛、咸安竹雕、叶画、大幕竹编、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殷氏正骨推拿……非遗展台上,14个项目应接不暇。

  “太神奇了!一张小叶片上刻画的人物,竟栩栩如生。”独具特色的叶画吸引众多年轻人观赏咨询。叶画第四代传承人丁力介绍,他5岁开始学作画,练习17年,才获得在叶脉上作画的技艺。

  “五代人历经一百余年的努力创新,将马钱子秘方进一步研发,并与现代微创技术和传统理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医院独特的风湿病治疗体系。”《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五代传承人镇兰芳边义诊边介绍。

  南桂系列桂花护肤品展台,桂花清润补水护肤品、桂花手工香皂、桂花伴手礼让人目不暇接。展台负责人邓翠介绍,展品由咸宁高新桂花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制,湖北科技学院监制出品,非常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活动当天,线上直播的民俗非遗类文艺节目《 游子吟》《姐乐吔》《斤求两》《守月华》……10多个各具咸安民间特色的非遗文化展演,你方唱罢我登场, 集中展示了该区剪纸、竹雕、金丝龙、茶文化、饮食等文化遗产,线上观众留言不断,点击喝彩过万。

  “万里茶道车马喧,千古情怀生甡川。”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带来音诗舞表演《千古情怀生牲川》,穿越时空,诗意唯美。

  在咸安,中秋守月华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都在自家门前、塘边或天井前设香案拜月,喝桂花酒吃月饼。温泉街道排演的《守月华》登场,桂花树下,一群仙女轻歌曼舞,花好月圆,祈福丰收……

  “坚持手工,不用机雕,不迎合市场,坚决把从爷爷那代传下来的竹雕工艺传承下去。”43岁的竹雕艺人余恢辉从事竹雕已经20余年,一直在山村坚守民间工艺。

  “咸安民间非遗丰富多彩,如《高桥栽田锣鼓》《大幕挖山鼓》《咸宁打硪歌》与《哭嫁》《哭茶》《撒帐》等风俗歌,比比皆是,有失传的危险,要抢救挖掘整理。“在非遗节目直播间里,市民刘昌杰一边鼓励传承,一边在网上留言提出建议。

  活动当天,市民线上点击量达8万余次,留言突破5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