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封感谢信的背后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通讯员 李皓

  最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布的市直单位窗口月度评比结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服务窗口稳居前三,群众满意度测评100%。一年来,该局收到办事群众赠送的锦旗5面、感谢信74封。

  锦旗和感谢信,是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开展的系列行动的高度认可。

  聚焦重大项目,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项目为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在服务项目建设上提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能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工作目标。

  用地,往往是项目落地的第一步。

  “我市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年度项目库建设,对省、市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全部纳入空间规划,严禁未入库项目报批用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与发改、经信、交通、水利和湖泊、文旅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全市“十四五”重点项目分年度纳入了项目库,从源头解决了项目谋划与报批“两张皮”的问题。

  报批环节,去繁就简。

  过去,建设用地报批由5个科室联合审查。2020年,该局明确由1个科室牵头负责,办结时限缩短50%以上。

  用地审查,“容缺受理”。

  取消了建设项目压占土地整治项目区、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用途及供地方式等审查事项,允许被征地农民社保审核意见、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压占生态保护红线意见等要件在正式报批前补齐。

  现在,县(市、区)用地报批组卷30个工作日内可办结,市级审查3个工作日内可办结。

  工业用地,“标准”出让。

  2020年7月27日,《咸宁市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方案》出台。12月,落户咸宁高新区的峻基汽车项目成为我市首家“标准地”工业地块竞得者。

  所谓“标准地”,指在至少完成区域规划环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地质灾害危险性、洪水影响五项区域性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至少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筑容积率三项控制性指标而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标准地”后,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标准地”企业信用承诺书》即可开工建设。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