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缘何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萱 章文静 通讯员 张恒 王凡

  4月30日,在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咸宁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咸宁缘何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领导重视。我市是从2018年开始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市里成立了“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领导小组,落实禁毒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

  “我们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职人员吸毒检测全覆盖,也率先在全省创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禁毒’工作机制。”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魏小俊说。

  我市还借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工作经验,借助湖北科技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资源,投入740万元,建设继武汉外全省第二家特殊监管场所。“特殊监管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患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癌症等重症的嫌疑人羁押难的问题。”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特殊监管大队大队长王琴说。

  目前,全市8991名综治网格员兼任禁毒社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公安主责、群众主体的毒品社会治理体系。

  ——全域打击。近三年,我市共破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5起,破获毒品犯罪案件6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3人,缴获各类毒品123.6公斤。各项打击处理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1月29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通过“净边行动”,对长期活动在中缅边境的涉毒人员进行深度研判时,注意到余某有重大贩运毒品嫌疑,还计划在市中心某商场地下车库交易。

  公安民警迅速布控,一举抓获余某和接货的“马仔”王某,现场查获毒品“麻果”共100包,总计74.7公斤。并顺藤摸瓜抓捕到本案团伙成员朱某、杨某,成功斩断了一条从缅甸佤邦经云南向湖北贩运毒品的通道。

  “这是咸宁缴毒数量最大的一起个案,也是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全域+全警缉毒的成果。”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陈宽东说。

  所谓全域+全警缉毒,是指打破区域壁垒、警种界限,推行全地域、全警种缉毒,铁腕出击,最大限度挤压毒品犯罪活动空间。

  魏小俊称:“我们组建了合成作战中心,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信息研判,梳理情报线索;大案小案一起打;加强毒品查缉,断链条、查毒源;深入开展禁种宣传、踏查铲毒等工作,不让一粒毒品原植物种子在咸宁落地。”

  ——真心帮扶。在咸安区永安街道中心戒毒社区,有一面特殊的“明星墙”,墙上展示的是在中心戒毒社区的帮助下,成功戒断的康复人员。54岁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我戒毒已经18年了。曾经多次强戒、自戒仍无法摆脱。多亏了社区的监管和帮助。”陈先生说,现在他有正当的工作、和睦的家庭,还主动帮扶10余名吸毒人员成功戒断毒瘾。

  今年刚退休的殷桂芳曾是永安中心戒毒社区党支部书记,她说:“很多吸毒人员也想戒断,但是在过程中缺少监管和关心,容易复吸。设立中心戒毒社区,用真情感化、帮扶挽救吸毒人员,用网格化模式管控吸毒人员。我们首创的‘9+’工作法和‘3344’工作法,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永安中心戒毒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颖竹说,目前,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已达100%,复吸率逐年下降。

  魏小俊说,我市将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中心+工作站+网格”的长效机制。

  目前,全市已建成70个中心戒毒社区,486个戒毒工作站,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心戒毒社区全覆盖,形成了“建在街镇、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控在网格”的咸宁经验。

  ——全民共建。“这些长得像冰糖的东西也是毒品吗?”国际禁毒日,在市公安局禁毒教育基地,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孟祥焜发出疑问。

  “对的,现在很多新型毒品伪装成糖果或者饮料,但其危害甚至更大。”民警现场教学生们用眼睛分辨毒品和吸毒工具,并结合社会治安、毒情形势、平安校园建设等实际,全面科普拒毒、禁毒等相关知识。

  参与活动的大学生陈慧旋表示:“今天的这一课上得很震撼,毒品不仅对人是身心的摧毁,对整个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珍惜呵护健康的人生,远离毒品!”

  这样的科普活动并不少见。我市利用全媒体平台宣传禁毒常识、扫毒战果。禁毒宣传走进学校、企业、机关、社区、村组,坚持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全省率先将禁毒常识纳入中考大纲,开展“禁毒流动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

  目前,全市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25所,建立禁毒教育基地2个,全市全民禁毒知识知晓率达96.43%,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6.75%,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