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 星期
防汛抗旱,历来是咸宁“天大的事”。今年我市汛期气候条件怎么样,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下一阶段重点抓什么?带着这些关切,记者进行了采访——
咸宁:如何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明助 通讯员 纪祥峰

  汛期气候条件如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偏少。

  截至4月底,全市平均气温为10.6~11.3℃,较历史同期偏高1.1~1.5℃,其中2月份偏高4.3~4.8℃,突破历史极值。

  今年以来,咸宁站累计降雨448.2mm,比历史同期偏少1成,其余各县市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1至2成。

  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目前,长江来水平稳。5月6日8时,我市长江各站水位低于设防水位5.09m至5.75m。我市管理的22座大中型水库,水位均低于汛限水位。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汛期(5~9月)降水量为950~1000mm,较历史同期(940mm)正常略偏多。

  其中,主汛期(6~8月)降水量为680mm左右,较历史同期(647mm)正常略偏多;梅雨期降水量为370mm左右,接近历史同期(383mm)。

  据预计,今年我市将于6月中旬后期入梅,7月上旬出梅。入梅正常,出梅偏早,梅雨期偏短,有阶段性降水集中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据预测,出梅后我市将有晴热高温天气,高温日数偏多,出现伏秋连旱可能性较大。

  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

  有备,方能无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坚持早研究、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调整完善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市委书记孟祥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任双指挥长。各地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进一步压实防汛抗旱责任。

  ——提前进行安排部署。2月23日,市防汛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从早从紧从实开展备汛备旱工作。在各地开展汛前自查的基础上,市防汛办组派6个检查组分赴各地开展督查,实行清单销号制度,确保相关问题在汛前整改到位。

  ——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预案修编。结合去年大汛实战检验,全市共修订完善各类预案437个。去年汛期过后,我市迅速启动80处水毁工程修复,目前已全部完工,完成率达100%。

  ——扎实做好应急准备。目前,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共组建由突击力量、专业力量和技术力量组成的防汛应急队伍1000余支3万余人。全市现有砂石料储备库402个共15万余方、编织袋20万余条。现有冲锋舟、救生衣等防汛救援器材装备12万余台套,并制定应急物资装备调配方案,明确了具体路线和责任人,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可及时运抵现场、发挥作用。

  下一阶段重点抓什么?

  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汛期,防汛抗旱进入实战状态。

  首当其冲防好思想之汛——切实绷紧思想之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杜绝侥幸心理,防止松懈情绪,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防汛抗旱各项要求落实落细落具体,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加强值班值守和监测研判——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和汛情,强化滚动预测预报,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抓好防汛应急演练——按照“分级负责、突出实战”原则,结合具体的江河湖库和险工险段,从防汛组织、物资供应、调度指挥、抢险救灾、人员撤离等各个环节加强实战演练,切实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构筑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坚强防线。

  加强极端天气和山洪灾害防御——进一步夯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加强检修维护,确保监测预警平台有效运行。加大避灾避险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干部群众防灾救灾能力。

  进一步做好物资保障工作——物资储备是打赢防汛抗旱攻坚战的基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对各地防汛抗旱物资和抢险器材储备工作进行梳理检查,保质保量、备足备齐,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防汛抗旱,责重如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落实,坚决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5月7日 星期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