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金塘镇地处革命老区、幕阜山区,她肩负着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重任,并担当生态保护与绿色崛起使命。近年来,金塘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资源兴镇、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红色凝聚人气,以绿色助力发展,推动红绿深度融合,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之路,老苏区重焕新颜,生机勃勃。
挖掘传承文化 红色教育别具一格
作为红色革命老区,金塘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遗迹众多,史料丰富。苏维埃政府旧址、龟背红军战地医院以及陈寿昌烈士墓等一批红色遗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瞻仰参观,成为我市重要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
力保红色历史遗迹 把镇域内红色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同时,适度进行整修和改造。2020年投资200万元,将陈寿昌烈士陵园进行整修,重新树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在四周的水泥台阶上铺设了地砖,陵园空闲区域进行补充绿化,并完善了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陵园面貌焕然一新。并将苏维埃政府旧址、龟背红军战地医院等革命旧址纳入整修计划,着力加以保护。
开启红色旅游线路 充分利用红色遗址,着力做好红色旅游开发,以陈寿昌烈士陵园为核心,逐步对金塘烈士山、寿昌县遗址、林家大屋、周家大屋等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形成一个传承革命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红色教育圈。同时依托柃蜜小镇的虹吸效应,在幕阜山旅游公路主线贯通的基础上,新建葵山至盘山旅游公路,打造红绿结合循环圈,每年吸引各地游客20万人次以上。
深化红色教育活动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忆党史、话变迁、感党恩”系列主题活动,将党史及金塘本地党史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史、不忘初心。切实做好红色教育活动组织接待,在清明期间,面向全市各单位和个人开放陈寿昌烈士陵园,先后举办60余次祭英烈活动,参与人数达1800人次,真正将烈士陵园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
推动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致富一方
金塘镇现有山林面积32.5万亩,耕地面积14282亩,不但耕地少,且大多是坡耕地,该镇千方百计做足山林文章,在山上建基地,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以中药材为主导发展林下种植 金塘镇土壤、气候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该镇经济围绕全县中药材种植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在山上开荒拓地,重点抓好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种植,结合发展油茶、茶叶等种植。已在着力打造正源大湖山万亩中药材基地,一期已完成4000亩黄精种植,塑造高山中药材品牌;在寒泉村建成桥坪绿园基地,囊括油茶基地2000亩、中药材300亩、黄菊300亩,已带动周边30多农户及贫困户就业,建成后项目年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同期配备深加工厂房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镇建成各类农业基地15个,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
以豆制品为特色推进精深加工 “入口即化、嫩滑微甜、齿颊留香”,独特的苏塘水造就了金塘豆腐独特的口感。金塘镇充分利用豆制品制作历史和工艺,打造豆制品加工品牌,镇目前有豆腐生产企业1家,生鲜豆腐作坊60余家,豆腐产品年产值1500万元,共吸纳300多人从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金塘镇石店村的大学生卢显,返乡后成立了湖北苏梦园食品有限公司,坚持用土法制作豆腐,将传统豆制品买到周边县市,并进入网络销售,一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建立自己的豆腐作坊,100多人得到安置就业,户平增收过10万元。
以山野菜为卖点拓展餐饮服务 随着绿色健康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时尚,越来越多人对野菜情有独钟。金塘镇把发展野菜种植作为推进脱贫致富的特色门路,大力予以扶持和推广。比如幕阜山区特有的苦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喜爱。本镇桥上村村民付雪礼,看好了苦菜的市场前景,在桥上村种植了200亩的苦菜基地,在村里开办了农家乐,吸引县城等远地客人前来采摘、品尝,不但产品远销武汉、广东等地,每年农家乐收益20万元以上。目前,全镇年产竹笋、野菌类、苦菜、蕨类等野菜逾万斤以上,年产值达1000万元。
实施环境保护 生态底蕴独树一帜
金塘镇既是崇阳南部的生态屏障,也是水源地青山水库的上游,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呵护一弯清水既是责任,更是情怀。近年来,金塘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大局,大力实施“补短提标”工程,生态品牌进一步擦亮。
山变得更绿 大力推进绿满金塘行动,抓好生态林抚育和保护,近三年完成精准灭荒及抚育近4万余亩。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让爱林护林成为老百姓行为习惯。金塘村75岁的“五老”乡贤——邓天辉,32年来执著于植树造林,徙手开辟荒山200余亩,在深山践行着水滴石穿的崇阳精神。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护林防火和全面禁烧工作,建立镇干包村、村干包组、组长包户的三级监管网格,强化护林防火和禁烧巡查检查,确保不发生一例森林火灾,全镇“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
水变得更清 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定期开展巡查,加强境内金塘河、大源河、龟背港、青峰港等7条河流及泉洪水库的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清理各种水域、河塘沟渠30余处,保证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加强污水治理,鼓励农户新改建卫生厕所,并加大资金投入,做到应改尽改,全镇完成2130户农户“厕所革命”,基本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生活污水设施覆盖到村。稳步提升地表水、地下水质量,强化“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老百姓安全用水实现100%达标。
乡村变得更美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以“五线五治”为重点,全面清理房前屋后、路边、岸边沟渠陈年垃圾,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完成畈上村柃蜜小镇景区公路及主干道公路、省道公路沿线和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的亮化工程,在公路沿线、重要路口和中心村庄沿线栽植球状灌木14000棵,乔木6000棵,完成立面改造172户,全面提升环境品质,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经打造了畈上、黄洋湾、界上村等3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强化基层治理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山区发展落后,一方面基础设施薄弱,必须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摆在前面;另一方面群众思想较为保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任重道远。金塘镇坚持“软硬兼施”,把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统筹推进,促进乡村社会文明整体提升。
着力推进民生改善 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补齐辖区交通、水利、卫生等短板。今年已经投入资金197万元,补齐各村在文化广场、水利设施、交通道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短板。完成金塘镇卫生院和大源卫生所发热门诊建设,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对S246省道金塘街道至桥上段10公里道路进行刷黑,新修桥梁3座,巩固提升4个村饮水安全。完成幕阜山旅游公路金塘段21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做好排水和绿化,极大提升了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品味。
着力推进村民自治 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着力推进乡风文明 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好群众大舞台、村级文化广场,老百姓业务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传承良好家风,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
夯实党建基础 组织建设开创一流
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强基才能固本。金塘镇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要求,对内抓自我提升,对外抓引领带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实施铸魂工程 把思想理论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委中心组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每次会议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议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充分利用湾子夜话、微党课、“面对面+”等形式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将各类学习活动延伸到村组、到湾子,提升农村党员理论水平。
实施强基工程 不断推进村级办公阵地的改造升级,加强软硬件建设,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里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人民调解、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工作的综合阵地,全镇各村级阵地实现提档升级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村级服务中心的使用管理制度,督促严格落实党内活动制度,常态开展党员群众活动,把村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村民平时爱来、有事就来,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了”的基层服务阵地。
实施引领工程 坚持党组织带头抓扶贫,先后投入700余万元扶持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过五万元实现全覆盖。今年在落实贫困村产业帮扶的基础上,每个非贫困村扶持50万元发展中药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式发展。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党员中发展致富带头能手,黄洋湾村的廖雄军发展的猕猴桃基地300余亩,年产值30余万元,带动周边60余人家门口就业,在全镇的党建引领致富、绿色产业发展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全镇百余名农村党员发展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