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关乎农业农村发展的大事。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培育了大批重点龙头企业。今天,本报组织采写了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报道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深挖他们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故事,敬请关注。
湖北川玉茶业
用品质赢得客户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特约记者 李星 通讯员 冯超 董静
4月13日,走进温泉城区滨河东街的湖北川玉茶业有限公司,门店内虽然顾客寥寥,但老板娘朱金玉却盯着手机忙个不停。手机里全是外地客户的求购信息。
“没想到在外面的市场反映那么好。”朱金玉难掩对自家产品的自豪。清明前后,正是明前茶销售旺季,朱金玉也一改往年“坐店行商”的模式,拥抱互联网电商,收获满满。
客户们纷纷抢购的,是公司老板张加川命名的“三叼”茶:川玉青叼、川玉花叼、川玉金叼。
1998年,张加川夫妇返乡创业,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彭碑村承包160亩荒山,栽种有机茶。
有机茶定位高端,纯天然、无污染,高度契合社会需求,更是农产品走进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定位高端,不跟老百姓抢市场,企业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张加川说。
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川玉茶2001年成为全省第一批获得有机茶此认证的茶企。这些年,有机认证越来越严,但川玉茶仍保留着全国前20名的殊荣。
坚持打有机牌,张加川这些年遭遇不少难题,但他却用超前理念,一一化解。
遭遇病虫害,公司联合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物农药,完美解决,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发明专利二等奖;农村劳动力减少、加工技术薄弱,公司打造出电控自动化生产线,原本需7个人的工作量缩减至2人。
最大难题是怎样迈向高端市场。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张加川发现:具有咸宁本土特色的,才是客户喜爱的。
2003年起,他开始在品种选育上下功夫,先后在自家茶园和朋友的苗木基地发现了“反常”——两株非扦插,第一年就开花,实现有性繁殖的本土树种。
有性繁殖,代表着该树种从“娘胎”里就具备对本土环境的适应性,天生带着地方特色,而“三叼”便从这两株茶苗及其变异品种中应运而生。
这还不够,为了追求更高品质,川玉茶业尝试加入本土特色桂花进行套种。桂花树不仅为茶园遮阴,其挥发的芬芳物质还被茶叶所吸收,同时吸附空气粉尘、改善茶园环境、吸引鸟类栖息捉虫,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
“实践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培育出来的本土茶叶,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远高于引进品种。”区农业农村局和区科经局专家认为,其产品中既有味、又淡雅、自带芳香的品质,高度契合中年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
茶叶好不好,市场反馈最重要。“三叼”的价格均被定在3800元/斤,虽然价格远高于公司其他产品,但还是早早售罄。
得益于品质思维和长期坚守,川玉茶业不仅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给该区其他茶企作出了引领示范,每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两百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神山兴农
背靠“大树”闯市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 童金健 通讯员 王凤
在赤壁,有这么一家农业企业,背靠“大树”,走出了一条猕猴桃绿色发展之路——它就是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
它背后的“大树”,是郑州思念集团,它是上市公司,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企业之一。神山兴农是思念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我们的‘顶层大脑’都是思念派来的人,人力、物力、财力一应俱全。2019年公司达到了近9000万元的历史销售最高峰值。”4月13日,神山兴农销售总监张伟告诉记者。
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一直是水果市场的宠儿。具有数十年栽种猕猴桃历史的赤壁敏锐地抓住机遇,在山野中蹚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新路。
西湖基地,是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之一,占地1000亩。
在去年的农民丰收节上,神山兴农展出拥有独家品种权的“炎农1号”猕猴桃,该品种果实大小适中,肉黄皮薄,口感清甜,汁水丰沛,可食率达96%,因炎农猕猴桃外形像苹果,被猕猴桃界的朋友称为“小苹果”。
记者在基地看到,从棚架藤蔓间拉出一排排整齐的牵引线,昂首伸向高空,新的枝条攀延而上。基地负责人任立明说,这是思念集团专门派来技术团队研发的高枝牵引技术,可以确保新枝条充分享受阳光雨露,来年剪除老枝,把新枝条从牵引线上取下来,可以确保新一季的果实更饱满、味道更甜美。
基地上最为特别的是,每棵果树都挂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可以察看果树的编号、树龄等相关信息。基地高处还设置有24小时全景监控。
“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实时监控,包括天气温度、湿度等等,电子显示屏也是即时显示最新数据,可以实时评估每一个生产环节。”任立明笑着说。
目前,在思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果园采用自动水肥一体设施、物理除虫措施、全园电机化,大大提高了果园施肥、除草、消毒等农事作业效率。
任立明说,西湖基地猕猴桃是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从品种培育、剪枝、消毒、补充微肥等环节必须一丝不苟,任何环节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当季收成。目前基地里进入丰产期的果树,每年每棵有效挂果可达300-500颗。
目前,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店、神山、官塘、赤马港等地建成了9大猕猴桃花粉生产基地,开发面积1万亩,所生产的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除去年疫情年,近三年公司销售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成为赤壁名副其实的农业龙头企业。
“有思念集团鼎力支持,今年我们要进军新西兰、智利等海外市场,让赤壁黄心猕猴桃名扬海外。”神山兴农总经理胡超信心满满。
湖北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
产业融合天地阔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伟 通讯员 王争丽
竹海荡漾,鸟语啾啾。4月13日,在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湖北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加工厂房前,几名工人正在货车上卸货;厂房内,几位女工则在忙着剥笋、装袋。
“现在是春笋与高节笋接续的时节,产量虽不及三月,但依旧很可观。”女工周积珍告诉记者,合作社刚成立时她就这里做工,主要负责剥笋、切笋、打包等工作,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
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雷竹产业开发,有种植面积7000多亩,其中雷竹6000亩。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这里与我老家浙江临安纬度差不多,气候相似,黄土壤适合雷竹生长,种出来的笋子肉质白嫩,营养价值高。”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说。
1994年,蒋国庆的父亲蒋长富将育笋技术从浙江带到崇阳。2006年,蒋国庆带着家乡10多名乡土技术人才来到桂花泉镇,承包下1000多亩土地种植雷竹。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合作社快速发展,拥有成熟的育种技术。
不断探索冬季覆盖增温技术,冬季产笋早,品质优,价高时每斤雷竹可卖到三十元左右。新上的加工车间,年可加工油焖雷竹笋、笋干等系列产品800吨。通过网上淘宝平台,冷链运输,订单式销售,他们将鲜笋卖到了全国各地。
2021年,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座1800平方米的冷鲜储存库及生鲜包装工厂,不仅可以调节采笋旺季的存销量,而且在淡季能为其它农产品提供保鲜存储服务。并与华农合作,开发雷竹笋保鲜及新品技术。
合作社加强产业、文化、旅游等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将雷竹种植、采挖农事体验式项目,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融合,培育出新的业态。“地球仓”概念旅馆、乡村民宿、餐饮农庄、竹文化及产品展示馆得到田园游爱好者的青睐,吸引了不少游客。
“目前三产融合已初具雏形,下一步将继续推进,雷竹的加工进一步深入,现有旅游观光项目持续发力,正在建设的以‘竹’为主题的展览馆未来会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蒋国庆说。
“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桂花泉镇党委副书记廖添文说,每10亩竹园就需一个固定劳力,抚育和采收季节,则需要更多人力,村民务工收入高的达到了3万多元。
蒋国庆说:“合作社固定工人82个,用工最多的时候360余人,本地人占90%,工资按每天120元日结。”
扎根崇阳15年,合作社从最初单一的雷竹种植,发展到雷竹加工、周边产品制作,再到如今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三产初具雏形的领军企业,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带动了当地雷竹产业发展。该镇雷竹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吸引500多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1.8万元。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油茶托起致富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珊珊
“嚓嚓、嚓嚓……”一株枝条凌乱的油茶树变了样。4月12日,走进通城县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农民们正忙着打理茶树、修剪枝丫。
通城是油茶种植大县,历来有种油茶、榨茶油的传统。但油茶树种植时间长、投资回报慢,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当地群众受益不多。
2007年8月,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专业从事油茶产业化开发。公司研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省率先应用“无纺轻基”“芽苗砧嫁接”等技术。
山茶油、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如今黄袍山公司已经形成了“本草天香”牌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和“上古之水”牌20大类天然活性洗护用品等两大品牌。
“发展油茶,既能够将荒山荒坡利用起来,将通城的油茶产业发展壮大,还能为老百姓谋一条长久的致富之路。”董事长晏绿金说。
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里舒展枝叶的茶树苗郁郁葱葱;中国首个国家级油茶博物馆以首艘航母“辽宁舰”姿势扬帆起航;压榨、浸出、精炼、灌装、包装等标准车间忙碌有序……2013年,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一期建成,如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据介绍,全园将于2025年建设完成,建成达产后,可年创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及6万余户农民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年户平增收8000元以上。
油茶是生态树、风景树,也是摇钱树,更是扶贫树。
“公司自成立起,就把产业发展与强农富农紧密结合,创新油茶基地建设模式,吸纳村民就业,助力精准脱贫。”晏绿金说。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免费提供良种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保价回收油茶籽,为农户从种植到收成提供“一条龙”服务,带领全县78个村7600余名农户实现脱贫致富。今年2月,该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多亏了油茶树,我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正在基地剪枝的金友兵说。金友兵曾是塘湖镇建档贫困户,如今他在油茶基地管护油茶树,采摘茶籽,一年能拿4万多元收入,如愿脱了贫。
今年,该公司还将继续围绕42个重点脱贫村加大油茶基地建设力度,在每村推广建设高产油茶基地500亩,扶持每个脱贫户建设油茶基地50亩。
“达产后,每个村每年油茶毛收入100万元以上,农户年油茶毛收入3万元以上。”晏绿金说。
今年3月,该县被纳入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通城油茶产业再迎新机遇。
“我们将利用好这个契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该公司总经理方大兵说。
湖北感通果业有限公司
枇杷变身黄金果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郑梦溪
4月12日,湖北感通果业有限公司研发室内,负责人阮峰手持量杯,忙着研发新产品。
“快到枇杷成熟季节了,要赶在枇杷上市前研发出来。”阮峰说,今年趁着生产空闲期,他们研发枇杷核片和枇杷肽两种新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
湖北感通果业有限公司位于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通过收购枇杷制作枇杷酒、枇杷膏和枇杷露等产品,成功带动当地枇杷产业不断向好发展。
大畈位邻富水湖,气候适宜枇杷生长,且域内土壤为红壤砂质土,偏酸性,种出的枇杷汁多肉厚、美味可口。但过去于销路不畅,始终无法形成规模产业。
2014年,长年在外做生意的阮峰,为改变“枇杷只能烂在树上的状况”,回乡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占地16.6亩的“枇杷酒庄”,收购当地农户枇杷制作枇杷酒。
当年,枇杷酒庄成功消耗枇杷100吨,让镇内种植的3000亩枇杷有了去处。
枇杷有销路了,农户信心也有了。和平村8组枇杷基地绿意盎然,农户林细友忙于其中。林细友今年72岁,2014年见乡亲们的枇杷有了出路,第二年开荒8亩种起了枇杷。
“枇杷酒庄跟我签了兜底采购协议,不愁枇杷没人要。”林细友说,只需枇杷种得好,不愁没钱赚。如今,林细友每年卖枇杷净赚3万余元。
开荒种枇杷成了当地热潮。2017年,大畈枇杷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产量1500余吨。
“枇杷产量不断增加,但枇杷酒的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必须要找新销路。”阮峰说,不管是公司发展,还是枇杷产业发展,都要求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阮峰决定开发新产品。2018年底,公司投入100余万元,通过近半年研究制作,成功推出枇杷膏和枇杷露两大新品。
新产品扩大了枇杷的需求量。2019年,枇杷酒庄收购枇杷600吨,同比增长100%,带动400余户农户增收。去年,该公司还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成功推出枇杷饮料,枇杷消耗量再次翻番。
枇杷酒庄旁,满园苍翠,章勋江忙于其中。章勋江曾是贫困户,在枇杷酒庄带动下,开发4亩荒田种枇杷,并与枇杷酒庄签订兜底收购协议,确保游客采摘之余的枇杷同样有路可销。如今,章勋江每年售卖枇杷收入达2万余元。
公司与农户签订兜底采购协议,彻底打消农户后顾之忧。去年,该公司共花费330万元解决了513户农户1200多吨枇杷销路问题。
“新产品开发要继续,同时还要将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阮峰说,目前新产品研发已到最后阶段,枇杷餐厅、垂钓池等建设也在大力推进,届时年可消耗枇杷3000吨,解决大畈1/3枇杷销路。
枇杷酒庄发展至今,共花费1000余万元采购当地枇杷500余万斤,花费资金1000余万元,促使当地18000亩闲置山地变身枇杷园,枇杷产业越来越旺。
嘉鱼金润农业
抢占市场制高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宏宇 特约记者 龙钰 通讯员 熊琦 谢天宏
时下,正是农场“争春甘蓝”的采摘时节。4月15日,在嘉鱼县平安洲的农场里,常年在此务工的村民饶娅玲,正在忙着甘蓝装车。
“在这里务工的平均每天有400人,主要进行移栽、管理、采摘等工作”湖北金润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建建介绍,公司每年的劳务支出费用近1000万元。
“大家抓点紧,现在一天一个价格。”调度安排争春甘蓝的采摘装车是张建建目前的日常工作。他说,“这个农场面积有8250亩,是公司最大的一个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大白菜、甘蓝和水果玉米。”
金润公司成立于2009年,拥有蔬菜订单生产基地5500亩,年销售蔬菜50万吨。同时,公司通过潘家湾镇蔬菜协会,带动农户3000户在该镇建立了3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是我市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争春甘蓝”只是金润公司的蔬菜种植的一个品种。在平安洲的农场里,工人正在对玉米苗除草管护。
“这不是普通的玉米,叫水果玉米。”张建建介绍说,这是公司去年引进推广的新品种,可以直接生吃。
该基地共种植水果玉米2000亩,已经全部完成移栽,正在进行除草养护管理阶段,到6月上旬成熟后,将通过网络电商销售,每株玉米的收益最高达7元。
“种植蔬菜,品种是关键。”张建建说,只有选好合适的品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公司每年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达800多个,推广绿圆、绿球、墨地龙、阳春三月等新品种十余个。
选取最适应嘉鱼种植环境、品质更好、效益更高、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加以种植推广,一方面为了淘汰落后品种,增加产量,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张建建说,选优品种是金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几年来,金润农业园先后引进了大白菜、甘蓝、玉米、南瓜和西蓝花等蔬菜2000多个新品种。其中思特丹甘蓝品种,抗寒优势突出,在全国得到推广,去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销售也是重要环节。”张建建说,公司建立的金润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每日销售蔬菜1200吨,年销售蔬菜50万吨,销售产值7亿元,是鄂东南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先进的蔬菜专业大市场。
该公司除了建设六栋200吨冷库、净菜加工区、露天交易中心外,还建立起涵盖种子销售、蔬菜种植、市场供需和冷链物流等多种信息的流通网络,成为一家集科研、种植、加工、检测、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今金润公司牢牢占据了蔬菜选种、种植技术前沿和市场前端。”张建建自豪地说。目前,公司正在加强建设农产品质量,打造蔬菜公园,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