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字体有点像篆书,花纹很细腻。”15日,记者走访市博物馆,玻璃展柜的这枚通城县铜印,做工精湛,令不少游客啧啧称赞。
铜印章是由金属铜铸造而成,具有硬度大,不变形,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我国很多古代印章可以说是形态各异,造型独特,极具艺术性。
铜印的印面,也可见到极少数的棱形和圆形铜印,印纽的形状变化较多,有瓦纽,兔纽,兽纽,柄纽,片纽等等。古代铜印从印文内容上又可分为官印,人名印,闲章,吉祥语等,在古代遗留下的书画作品或其他文史资料中,人们可以常常可以看到这类印文。
“乾隆时期的铸印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正因为乾隆时期改镌御宝旨在统一印文,所以才出现印文标准一致的现象。清代官印同属礼部铸印,乾隆朝定制时同时完成了印文满汉文均篆及界定不同篆体的应用范围的双重任务。
自印章以石质为材料之后,刻铜之法反倒被人忽略了。古代的铜印可刻可铸,本无定则。表面上看他们重操刻铜之业是追溯古法,探求前人遗则,其实也可能是重起炉灶,重新探索;其次“工整秀丽,章法纯厚”,通过铜都能精准地表达出来,这便是最关键的地方。“炼铜钢皆自为之,世传其业,不传外人”,所以件件都是精品,因而才能在清流派篆刻史中占得一席之地,也完成了从工匠到艺术家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