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
舒艳婷:奔富路上不停歇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徐大发 通讯员 朱丽莹

  在制衣车间里,一台缝纫机前,通山县燕厦乡富水湖边北冲村7组村民舒艳婷和她的姐妹们正在讨论衣服上的针路走线。舒艳婷精明利索,眼里写满智慧。

  去年2月份,舒艳婷在燕厦乡办起了制衣加工厂,招工100多人。同年10月份,英国一商家下单定制了两万套围裙,舒艳婷接单后日夜赶工,如期保质交货。而后,她又接到源源不断的睡衣、口罩、罩衣等十几种订单。

  辛勤劳作

  今年46岁的舒艳婷,出生在北冲村3组一间破旧的茅屋里,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舒艳婷幼年的生活都是在困苦中度过。

  舒艳婷读二年级时,每天要先把牛放了才能去上学。读完小学二年级时,因家里揍不齐5块钱学费而后辍学。1983年舒艳婷老家房屋倒塌,一家人只能借住在村里的养猪场内。1988年她全家又到几公里外的驼背树河边搭棚居住。

  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一口热饭,舒艳婷的父亲承包了30亩橘园,舒艳婷年纪虽小却顶大半个劳力。她帮父亲管理橘园,抽槽、施肥、打药、剪枝……经常是一个人守护在橘园。

  舒艳婷从十多岁起就开始劳作。上山捡山茶、田里插秧、河边捞虾、家里喂猪做饭,她样样精通。

  艰苦创业

  1996年,没上过学的舒艳婷与人结伴到广东打工学做衣。后与该村七组村民陈敬家认识结婚。

  陈敬家早年失去父母,家里有弱智的哥嫂、八岁的侄子和一个19岁的弟弟。结婚时一大家子六口住在两间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内,房间是用木板和竹片隔了又隔的“方仓”房。婚后舒艳婷用自己打工的一点积蓄和丈夫一起建起了一层80平米的简易平顶屋,家里条件才有了一点改善。

  2001年,舒艳婷陆续生下两个女儿两个儿子。有了孩子,她无法外出务工。舒艳婷不甘贫穷,与丈夫开始发奋创业。

  丈夫凭体力捡石头卖,第二年借钱买了一台碎石机碎石,第三年碎石生意接不到单子停产了。舒艳婷又借钱做本开始养羊。

  “一开始是10只羊,后来发展到了47只。”舒艳婷说,那年冬天羊冻死许多,最后只剩下7只。后来他们又贷款10万元养羊。2015年,羊病流行,她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将圈里的53只羊全部扑杀,亏了好多钱。

  2005年,舒艳婷和丈夫在家门口河边搞了一个小型河沙场,稍微有空她就去帮丈夫卖沙。舒艳婷家稍有积蓄,买了一台铲车经营河沙,因请不起师傅,舒艳婷就自己学习开铲车卖沙子。

  2014年,舒艳婷因长期劳累得了骨骼老化消缩病,病重时卧床两个多月,连续三年不能干活。

  舒艳婷的这个病每年要打6个月的针,每月打6针,每针768元。当时河沙场因政策原因停办,一家人的生活都压在丈夫陈敬家一人身上。

  舒艳婷只能在家里辅助丈夫网箱养鱼。2016年,政府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刚投资一年多的网箱养鱼无奈终止。

  重新出发

  虽然创业一波三拆,但舒艳婷和丈夫从未放弃过折腾。

  2018年,舒艳婷重新出发,凭借自己曾经打工做衣的技术和诚信,拿到了龙港一家服装加工厂的订单,在家里办起了家庭服装加工厂。

  舒艳婷接单加工,只要将样品自拆一遍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且质量比厂家派出的技术员做的还要好。

  一年多时间,舒艳婷的服装厂带动周边2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从6台机子发展到了28台机器。

  自己做衣服加上管理,舒艳婷收入倍增。“现在,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陈敬家说,妻子开服装厂,他开叉车务工。他们还在致富路上奔忙。

2021年3月10日 星期

第07版:创富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