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徐大发、通讯员王贤波报道:3月3日,咸宁市2021年国土绿化现场推进会在通山县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南林桥镇橘红小镇产业园、大畈镇下杨村千亩枇杷产业示范基地、通羊镇港口村的造林点和村庄绿化,为通山“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面积连年全省第一点赞。
近年来,通山县紧紧围绕“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总目标,树牢“两山理念”,在加快推进全域绿化,着力补齐生态短板中,一直坚持灭荒添绿,突出做到精准规划、精准造林和精准管护;坚持创新营绿,始终把创新作为“两山”转化第一动力,突出抓好造林模式、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坚持产业兴绿,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着力产业富民,推动更多群众享受“两山”创建成果;坚持机制促绿,健全推进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促进“两山”转化,着力把短期措施转化为长期机制保障。
2015年,通山县启动了“绿满通山”行动,推行“示范带动、质量督导、验收考评、奖惩兑现、长效管抚”机制,三年完成了17.8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全省排名第一。
2018年,通山县启动“精准灭荒” 三年行动,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为目标,出台《通山县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划出《通山县精准灭荒作战图》,推行公司、乡镇与部门“三个包保”机制,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面打响精准灭荒工程战役。
2020年2月,在全县春季植树造林动员会上,通山县又推出了更加科学的造林绿化方案,采取“人员分散、地块分区、作业分时”。包保干部全部下沉,分赴各乡镇协调解决复工复产、造林苗木、人员用工等问题,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春季造林两不误。
2020年12月,通山县正式启动创建“两山” 转化示范县,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林业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向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转化。
该县以 “精准灭荒”行动为契机,到2020年,已实现了全县宜林荒山荒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的目标。如今在通山,添绿、植绿、护绿、守绿已成为了一种行动自觉。
“十三五”期间,该县森林覆盖率从63.9%上升至66.44%,年均提升0.51个百分点,造林25.6万亩,国土绿化面积持续6年蝉联全省第一。该县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省“两山”支持创建单位。已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享有“生态天堂、华中绿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