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是基础,扩大内需是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儿。
融入新格局,要推进消费扩容提质。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当前,排浪式、模仿式的消费阶段已经远去,个性化的品质消费、定制消费时代正蓬勃兴起。我们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深入推进“咸宁优品”工程,加强自主品牌培育,让更多咸宁味“走出去”、把消费者“引进来”。要强化供需对接,找准消费对象,紧盯“三北”市场,推出一批文旅、康养、饮食等特色消费项目,建设特色消费节点城市。要紧盯一线城市,借鉴青海化隆拉面、福建沙县小吃等发展经验,整合县市区的桂花、莲藕、青砖茶、两头乌、麻饼、楠竹等农特产品资源,采取连锁经营模式,探索建设展示咸宁文化、销售特色商品、带动群众就业的外埠窗口。
融入新格局,要狠抓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投资依然是拉动咸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有投资才有产业、就业、税收,有投资才有发展。我们要继续对接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围绕有效需求进行有效投资,切实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项目是投资的载体,离开项目谈投资,就是“离题万里、空口白话”。当前,要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牢牢把握国家和省里关注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过百亿的立市立区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尤其要加快推进武咸城际铁路南向延伸、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系统布局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咸宁高质量发展夯基赋能。
融入新格局,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一个地方发展,短期靠政策、中期靠服务、长期靠文化,综合起来就是营商环境。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等活动,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优不优,市场主体最有评判权,可以在每年“两会”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家,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打分排名,评判结果面向全社会公布。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内大循环是建立在统一大市场的大循环而不是省内、市内小循环,更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自我循环。我们必须破除内陆思维、山区思维、惯性思维,打开放牌、走开放路、当排头兵,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湖北自贸区建设,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贸交流合作,谋划推进码头、港口、海关、综合保税区等建设,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在咸宁聚集,真正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力发展,乘势而上! (执笔: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