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
甑蒸糕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珊珊

突然意识到,已经许久没有闻到香甜软糯的米香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通城人,相信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缺不了那口米香扑鼻的甑蒸糕。那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一个小摊,摆在老广场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是我学生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一张四方桌,四条长板凳,若干小瓷碟,一次性碗筷,一盆蘸粉,这便是招待顾客的“门面”。没有招牌没有广告,没有人会嫌弃这个摊位简陋,靠的是香飘几里的米香和口口相传的口碑。无论是归家游子,还是放学回家的学生,都十分默契的汇聚在摊前。婆婆做的甑蒸糕一般都是现做,没有帮手,她手脚麻利,不用顾客多等。只见圆形木甑填满糯(粘)米粉,放在覆盖湿布的蒸汽锅炉小孔上,盖上盖子蒸十几秒后,用竹筷取出一个热气腾腾、米香四溢的甑蒸糕,再沾上混合红糖和白糖的细米粉放进食客的小碟中。此时趁热吃一口,浓浓的米香和裹着的干米粉入口绵密,软糯的米和掺了红糖白糖的米粉碰撞,既不腻,还清甜。吃得快了烫嘴,便迫不及待吞了下去,而婆婆则笑着跟你说“慢点吃”。

那时候学校离那边很远,在学校寄宿的我,周六中午总是会约上几个同学,趁着机会出学校采购一番,顺便吃些美食。学校的饭菜只能满足饱腹,对于我们来说,老广场的甑蒸糕,博粉面馆的粉,九九源家的鸭脖,都是每个星期不可多得的珍馐。

中午一两个小时的外出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吃完饭后便在婆婆那里坐一会,先吃个3块钱的,吃撑后,再打包5块的带回学校,分给其他同学。那时候的周六的下午和晚上是每个星期最开心的,同学们会从家里带不同的美食,而我每次分享的甑蒸糕都能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毕业后离开家读大学工作,就再也没吃到过这种家乡的味道,而当年和自己一起坐在摊位前吃甑蒸糕的同学,也早就各奔东西。

今年再去我才知道那个老婆婆叫吴细池,年纪和我家奶奶一般大,她已经在通城县城做了40多年的甑蒸糕。每次在她的摊位前,我都能看到许许多多慕名前来的顾客。南来北往的顾客挤坐在一张四方桌旁,大家都因这美食而聚集,等待的过程中用家乡话唠一唠嗑,讲一讲无关紧要的事情,吃一份甑蒸糕的时间,便能暂时将生活和工作的烦恼遗忘。年长的大人互拉家常,年轻的学生嘻嘻哈哈,慈祥的婆婆一边忙碌一边笑着看大家吃,或者这也是许多人愿意坐在这里吃的原因吧。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

第07版:全域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