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是咸宁大街小巷常见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与北魏《齐民要术》中的描绘形似,其制形如猫耳,小巧玲珑,筋滑利口,是久传不衰的大众面食佳品。
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
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
猫耳朵的制作方法简便,我也在外婆的指导下,尝试了一番。
我按照外婆的要求,在和面的水里加入少许的食盐,醒面半小时,将面团搓成条状后,再切成指节大小的颗粒状。用大拇指的指肚压住一颗向前推捻,一个猫耳朵就做成了,放进开水里稍煮一下,捞出过冷水,再加入醋和油泼辣子,一碗香喷喷的猫耳朵就上桌了。
香甜口味的油炸猫耳朵,则是另一种做法了。主要成分是番薯粉,辅料由花生、芝麻、红枣、红糖、白糖、姜丝等。番薯煮熟,与番薯粉充分糅合,作为外皮。花生细切,与芝麻、白糖,少许白肉拌成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包成小三角形,中间微凹陷,形状犹如猫耳朵。油烧开后,把猫耳朵下锅炸至变色熟透,即可食用。
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但因为它独特的味道,成为了我孩童时期里最美好的回忆。